离离上宫垣(95)

作者:陶西莫 阅读记录 TXT下载

*

“婆婆,方才和宋修争执时,好像听你提起一吴姓之人?”

清可见底的桃溪畔,青芦摇荡,春燕啼舞。宋离两人沐浴春光施施而行。

宋秋一顿,神色不解道:“圣上跟前的大红人,一人之下的吴相,吴子昱,是青州人士,姑娘不知?”

宋离轻抿朱唇,颔首道:“似有耳闻,婆婆所说之人是当今吴相?”

宋秋轻摇摇头:“姑娘有所不知,这吴子昱年轻时也曾是宋家门客,因他容颜清俊,才华斐然,亦有过几分薄名。”她眸光暗敛,声色哀缓如鸿雁低鸣,“也曾有信奉者称,若无文公在前,南贺北吴亦能相当……”

宋离心头微沉。南贺北宋匿迹的今日,世人只知吴相“文采斐然,形貌惊鸿”,却不知昔日之吴子昱只是宋家百位门客之一。

“……他,彼时为人如何?”

宋秋转身眺望春光拂照下的宋门旧宅,轻叹一声,颔首道:“若是以出生论,吴子昱的确与青州吴门——那户以吴门松烟墨闻名于世的制墨名家——有关,只不过并非嫡出。他自幼好学,也算是少有才名。拜入宋门后,老爷对他极为赏识,经常亲自指点,可不知为何,科考却屡次不中。老爷不忍珠玉蒙尘,便给姑娘写了信,让……”

不忍提及先太子名讳,宋秋蓦地撇开脸,神情戚戚不堪言。

“婆婆,”宋离忽又顿住脚步,沉声道,“你是说,吴子昱入京为官并非经由科试一途?”

“科试?”宋秋轻拭眼角,摇头道,“自然不是。是老爷给姑娘写了信,蒙先太子相助,他才能入京做事。”

宋离杏目圆睁,一时竟说不出话。

东宫案牵连之广,不止宋门,诸多与宋门有往来之名门望族或多或少受了连累,吴子昱与宋门,与东宫如是密切,何以在大船倾覆时滴水不沾?反而在丰庆即位后青云直上?

莫非到京城后,他便与父亲交了恶?

“婆婆,”宋离沉声追问,“为何说他忘恩负义?”

“吴子昱入京后,姑娘曾来信说,先太子赏识他才能,举荐他到礼部做事,这才给了他结识摄政王,平步青云的机会,可、可……”

可东宫倾覆、宋氏衰颓、东临凋敝十年,扶摇直上的吴相子昱再没提起过当年事。

是他心性凉薄,不顾前恩,还有别有因由?

第四十三章

桃溪草堂前,明桉目送宋秋的身影消失在门后,转身朝萧西抱拳行礼:“爷,现在回客栈?”

萧西侧身看向宋离,却见对方眸光一闪,转身看向潺潺桃溪水。

萧西会意,转头朝明桉道:“把人绑在树上,你跟我们走。”

明桉举目望向桃溪,神色一怔:“爷,你是说那后头?似乎并无通路?”

萧西掀起眼帘瞟向几欲醒转的宋修,徐徐道:“别让他醒来,此事还无需第四人知晓。”

明桉眸光骤凛:“是!”

三人在地下忙碌半晌,回到岸边时,月已过柳稍。

“把人带回去,好吃好喝供着。”萧西指向耷拉着脑袋的宋修,交代道,“小四小五定已回到归云楼。你们先用膳,无需等我二人。”

“是。”明桉不动声色,颔首道,“爷,宋姑娘,明桉先行一步。”

目送纤影融于暗夜,宋离蓦地仰起头:“这是何意?”

萧西但笑不语,只牵起她的手,沿桃溪徐徐而行。

明月照归人。

少顷,萧西勾住她掌心,偏过头看着她,轻道:“小月可听过说颍州文家?”

寂寂春月夜,湖畔垂柳空照水,湖中落影忽地一晃。

“文家?”宋离的眼里浮出莫名,“为何提起文家?”

颍州文家是久负盛名的书香世家,父子二人书画双绝,时人趋之若鹜。文家家主与宋瑾书曾是莫逆之交,两家时有来往。

萧西眸光微黯,轻道:“明桉,是文家幺女。”

宋离呼吸微滞,映了春月的眸跟着一颤。

文家虽与宋家交好,因无人入朝为官,东宫案时并未受牵连。

直至丰庆帝即位 ,帝位不正之言常见于街头巷尾,丰庆帝亟需杀“鸡”儆猴。

时潜鳞卫接颍州刺史举报,称文家父子盛名难负,诗词书画中常见明嘲暗讽,甚至有妄议宋公与先太子之言……

诗画无罪,怀璧其罪。

因文氏“谤讪朝廷”,《文公文集》被列为大辰禁书。若有私藏,轻者落狱问罪,重者满门抄斩。大辰文坛一时风声鹤唳,再无人咏宋念文。

“罪魁祸首”文氏获丰庆帝“钦点”:不分老幼,男为奴,女为婢。

文氏多文人,有不肯折腰者当街高呼“广陵散于今绝矣”,怒而投身长河赴黄泉。老幼妇孺则被卖入各门各户为奴为婢。

上一篇:锦绣灰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