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种田)+番外(254)

为了让他娘看清楚外家人的真面目,他娘前脚从外家离开,后脚他就押着人藏在路口等,蹲了一天,不仅看到他外家如何一斤麦子卖五文赚黑心钱,还看到大舅从府城买了猪肉。

一家人吃的嘴上流油,外公还念叨他娘这次送去的粮少了,嫌弃尽是些喂猪的番麦面。

他自家都舍不得吃白面,黄面白面掺着吃,外公家用她娘送去的粮换肉吃••••••

张松压着怒火,拽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朱氏回苏家村,在村口只说了一句,“你要认儿子还是认外公舅舅他们?”

朱氏嚎啕大哭,吓得村里人以为咋了,纷纷出门看。

见到朱氏在村口的泼赖样儿,有张氏一族的长辈大骂,“猪油蒙了心的,张家是缺你吃缺你穿,你闹这动静是咒谁呢?”

“我张家是造了什么孽娶了你,大旱天的让你吃饱就是号丧膈应人的?”

••••••.

若是以往,朱氏肯定要甩脸子痛骂回去再回娘家,没有张康明三请五请,绝对不回来。

这次,却是抹着眼泪回家,没敢顶一句嘴。

自此,就不再回娘家,过年都不回去。

张康明让人捎了年礼,结果朱家还大张旗鼓送回来,说是要不起,自家没有不孝儿女孙子!

张松气得要去拆了外祖家,这不孝的帽子扣头上,不说他跟弟弟的亲事难说,就连儿孙后辈考科举都没人作保,简直就是断人前程杀人诛心!

里正出面与朱家村里正交涉,再这样任由朱家欺负苏家村人,两村就交恶!

朱家消停了,朱氏也不知醒悟还是死了心,开始下地,家里活计也不落。

张松就带着弟弟回自家吃住,每年从自己和弟弟的地里多匀粮给爹娘,卖洋芋番薯后,也给二三两银钱。

朱氏给一家做饭,帮儿子缝补衣服,张康明还是外出接盖房围院子修猪圈等活计,他泥瓦工的手艺还不错,附近村里人家有小活儿都找他,家里进项还不错。

村里也对朱氏慢慢改观,张芳成亲的时候,没拦着不让坐正堂。

“家里鸡下蛋勤快了不少,攒了一篓子鸡蛋,明儿连着菜给你姐提去,韭菜肥油菘嫩,都不是啥值钱的,让你姐吃个新鲜。”朱氏絮絮叨叨进灶房做饭。

张柏跟进去帮忙烧火,看了橱柜旁的篮子一眼,道:“鸡蛋你跟爹也吃,补补身子,家里又不缺鸡蛋,今年母鸡抱窝不卖鸡仔了,咱自家养着吃蛋吃肉。”

见缸里水不多,朝外喊道:“哥,没水了。”

张松丢下斧头进屋提桶打水,在灶房进进出出,不时赶一下跳上井台或在屋檐下转悠的老母鸡。

不过片刻,灶房飘出青烟。

金辉洒在院中菜园,规整的韭菜畦,从外向里依次是半截长、刚冒头、新割过的痕迹,昭示着过去一旬家里吃韭菜的规律。

苏婉正忙着给菜畦浇水,弟弟回家也只关心了一句。

苏志安应了声,拎着书包急匆匆去书房,关门丢下书包,才兴奋地又蹦又跳,还低低吼叫。

巡查使关心他的课业了,还当众表扬了他,真是太幸运了!

那可是能跟刘阁老一起出京代圣上巡查的大官,夸他学业好是可塑之才,啊~苏志安激动的想呐喊,只能咬着拳头压制。

足足有一刻钟,一个人在书房蹦跳低声尖叫,还是很激动,想跟人分享。

他拉开书房大门,穿过通堂见到提着水壶的二姐,将人拽到西院,眉飞色舞道:“二姐,我见到巡查使了。”

苏婉不解,“巡查使三头六臂?”

.

苏志安摇头,世间怎可能有三头六臂之人,再说,勉励他的巡查使长得可周正了,声音也清越。

“那就是貌似钟馗?”

“没有!”苏志安跺脚,不敢让姐姐再往下猜了,又羞涩又自豪,不自觉扭着身体,“巡查使赞我学业好,说我是可塑之才!”

啊••••••这是被外人夸了,所以回来显摆了!

见他扭得就差成麻花了,苏婉被逗乐,笑道:“那巡查使有没有说经他嘴夸赞的人,没有上万,也有数千了?”

想想也能知道,高官之家,赞同僚之子,夸族中后辈,欣赏京城才俊••••••夸赞过的人,最少都能组个足球队!

安儿也许课业表现出彩,但书院最不缺有才之人,而且作为苏志栋的弟弟,本就备受关注,还有与秦家的关系加持••••••

她很难不怀疑,那巡查使是给秦家面子,或是卖秦家一个好,“等你日后去江南游学,没人知晓你是苏志栋的弟弟,不知道你受师父教导,到那时,你收获的夸赞才是真心实意的!”

一句话,仿佛一盆冷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