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毅与苏长青对视,两人眼中皆是震惊,此次巡查使,竟然还有比刘阁老官职更高的人!
且还如此低调,这,怎么看都不寻常!
“你觉得••••••”苏长青迟疑,他们都是地里刨食的庄稼人,如何清楚朝中之事,再说,比一品阁老还高,那得是王爷,还是••••••太子!!!
张康毅摇头,他也不清楚,那日巡查使一行人来村里,开口说话的只三人,还有三人一直没开口,也没见谁被特殊对待。
“罢了,既然有人开口,刘大人还有所顾及,那日后应该不会找我们麻烦了!”张康毅看得很开,今儿来,主要是将刘阁老对村里以及他的态度传达一下,免得行事不讲究又被找茬。
“你心里有数儿就行,我看这刘阁老,对我敌意大得很!”
苏长青敲着桌子,这敌意恐怕是冲自家来的,毕竟,上次喝完酒小舅子就拉着他倒苦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但若说对自家发难,应该也不至于,毕竟,秦家没动静。
“巡查使啥时离开,这都大半个月了!”
“应该快了,毕竟,来昌平了不去北关,有点过于厚此薄彼,边关守将应该会上书,圣上也不会给御史留把柄。”
两人的疑惑没能解开,也未放在心上,不曾想,安儿休沐回家时,却带回意想不到的消息。
第91章 伯牙与子期
苏志安处于一种莫名的亢奋中, 甚至走路都有同手同脚的趋势,但他特会伪装。
脸色肃冷,眉毛微拢, 表面看着一本正经,任谁都看不出他现在心里的小人儿已经在欢呼跳跃。
下学后背着书包直接去城门口, 望着他急匆匆的背影,甚至越发加快的脚步, 张松张柏还以为有啥急事,收起玩闹的心思齐齐赶往城门口。
苏种林的驴车早在等待, 现在换了宽敞的新板车, 周围其他牛车、驴车车主无不羡慕, 见到人来, 都很好奇。
“你们村的娃来了,今儿好快,老哥还能多跑两趟。”
苏种林转身一看,还真是自家村里的, 连忙跳上车辕。
苏志安上了车,见驴车就要走, 连忙叫停,“其他人不坐车吗?”
不说苏种林,就连张松张柏都好奇, “你不是有急事吗,出了书院一路不说话。”
苏种林仰头向其他书院路口张望,道:“有急事咱就先回,他们估摸还得等一会, 我快一点他们坐第二趟。”
苏志安这才反应过来,挠头尴尬道:“也没啥急事, 咱们等等吧!”
大概一刻钟,人到齐了,车上吵吵嚷嚷,谁打算回家要钱买个话本,到时候大家传阅;
有人墨条被同窗磕断了,找人手准备下次休沐在哪条巷子堵人;
书院的饭难吃,顿顿洋芋,都不知道变个花样••••••
苏种林听着孩子们叽叽喳喳,最小的也就苏志安才九岁,大的都十五六了,他总觉得,村里越来越好,以后来府城读书考秀才的娃儿会更多,过两年得换个马骡或驴骡,不然这驴车都不够坐!
到了村口,孩子们跳下车打招呼告别,苏种林乐呵呵叮嘱:“先回家啊,可别去河道玩。”
一群孩子你推我挤应着,末了,提着书篓追打旁人,村口瞬间变得热闹。
苏志安道了谢,转身就往村尾走,脚步飞快。
张柏纳闷,“不是说没急事么?”
“那可能是内急!”张松拎起两人的书篓往自家走。
自苏志安、张良树用布包后,府城的学子都喜欢用布书包,他们住在书院的依然用书篓,休沐结束回书院时可以背吃的用的,方便!
张柏挠头,内急为啥要急着回家,他们内急谁不是在路边地里找个隐蔽的地儿••••••
朱氏头发斑驳,黑白灰三色夹杂在一起,看着仿佛有五六十岁,可她才三十出头,正在院子的榆树下摘菜,见到儿子回来,连忙端出锅里馏着的甜糕。
张松放下书篓,换了短打,轻车熟路地找出斧头劈柴。
张柏蹦蹦跳跳过去,接过碗夸张地赞叹,“还是娘做的甜糕好吃,我都惦记老久了。”
朱氏见儿子喜欢,偷偷抹眼泪,道:“喜欢就好,娘下次还做。”
早年因她糊涂,早早被族里分了家,大旱时还想着补贴娘家,奈何娘家吃肉连汤都没想着给她留,被伤透了心,现在只想着不与儿子闹别扭,自家好好过。
张松本就机灵,且还年长弟弟两岁,大旱时家家都勒紧裤腰带,端怕自家断粮熬不到光景好转。
可他娘倒好,还一心想着补贴外家,外家哪缺粮啊!
那是高价卖粮换肉吃的人家,就这,他那大表哥还嫌肉柴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