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658)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姜维拱手苦劝费祎:

“大将军,据线报,司马昭统帅的魏军在东兴遭到了诸葛恪的迎头痛击,如今正是曹魏内部发生动乱、而我们趁势北伐的大好时机,大将军应当下令即刻出兵雍州,就算不能如愿攻下长安,也定能有所斩获!”

然而费祎却对姜维的提议根本不感兴趣,在他看来无论是诸葛亮也好,蒋琬也罢,生前做主持的北伐战争之中有好几次打着“趁虚而入”的旗号,然而最终的结果却都是无功而返,更何况如今坐镇雍州的除了老将郭淮之外,还有十分棘手的陈泰,想要取得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姜维的提议根本不值得采纳。

沉思再三后,费祎对姜维说:

“伯约,这些年你为了实现丞相的北伐遗志,常年领军在外甚是辛苦,我看你还是留在成都好生修养一段时间吧,前线暂时交给张翼将军负责,至于北伐之事等你身体恢复了之后我们再谈。”

“可是……”

正当姜维想要试图再作努力之时,门外突然跑来的侍女打断了姜维的话:

“启禀卫将军,我家夫人有急事请您过府一叙。”

这名侍女姜维并不陌生,因为他时常出入诸葛亮家中,对府内的各色人等都很熟悉,而这名侍女的出现也打断了姜维和费祎之间的紧张氛围。

对此姜维心领神会,而费祎也正好找到了避免和姜维发生进一步冲突的借口,于是便对姜维说:

“伯约,既然黄夫人有要事找你,你就赶快过去吧。”

在刚刚走出大将军府后,姜维感觉自己的双腿变得很沉重,因为他发现费祎北伐的信念已经不再那么坚定了,接下来他的路会很难走。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叹了口气。

“再这样下去的话,你和大将军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张的……”

姜维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年约二十五六岁的男子正笑容可掬的朝着自己走过来:

“我看你以后还要略加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行……”

站在姜维面前的,正是黄月英和诸葛亮所生的唯一儿子:

诸葛瞻。

未等姜维有所反应,诸葛瞻便对着姜维身旁的侍女轻轻挥了挥手,侍女便恭恭敬敬的退下了:

“遵命,老爷……”

这时姜维才明白,真正派遣侍女叫出自己的人并非是黄月英,而是站在自己面前的诸葛瞻,对于他的这一番好意,姜维自然是感激在心:

“的确,若非有你的话,恐怕今天我会和大将军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诸葛瞻连连摆手笑道:

“别别别,这都是我姐姐的主意,我可不敢贪这个功劳。”

说罢诸葛瞻便打算带着姜维前往家中与自己的姐姐诸葛绫见面:

“快请吧,伯约兄,姐姐还在家中等着你呢……”

到达武乡侯府后,姜维见到了早已在大厅内等候自己的诸葛绫。

不知为什么,每一次见到诸葛绫都令姜维感到格外的开心,尽管如今自己自己已年过五十,而诸葛绫也年近三十五岁,两人都已不再年轻。但在姜维眼里看来,诸葛绫的美貌就好像是她的母亲黄月英一般,根本不受岁月流逝的影响,永远是那般的楚艳动人。

这也是姜维至今仍未娶亲的原因所在……

“多谢郡主解围……”

不过姜维在明确了诸葛绫心中只有一个司马昭,甚至可以为了他不惜自己性命、终身不嫁之后,他便对诸葛绫放弃了所有的渴求,只想在背后默默的守护她,连同诸葛亮的遗愿。

直到最后……

其实诸葛绫对姜维的心意不可能毫无察觉,但她不想破坏两人之间的默契,所以故意装作不知道罢了,因为她知道姜维对北伐大计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没有他的话,那么诸葛亮的遗愿可能不出数年便会被蜀汉朝廷的上上下下所忘却了。

“将军何必与我这般客气?你难道忘了当初在五丈原时,父亲对你我的殷殷重托吗?”

诸葛绫的这句话瞬间让姜维忘记了儿女情长,转而将思想全部集中在了北伐大计之上,他也正想和诸葛绫商议如今严峻的局势:

“大将军对北伐之事的热衷度已逐渐下降,我方才听他之言,似乎已有放弃北伐之念,若是他果真弃丞相遗志于不顾的话,那我们接下来的路可就难走了。”

对于费祎心态的变化,诸葛绫也早就有所预料:

“费祎的想法也不能说是错的,蜀汉经过了连年对魏伐战国力的确是有所消耗,不过这种情况对于曹魏来说恐怕也是同样的,蜀汉作为三国之中实力最为弱小的一方,如果不采取这种方式掌握主动权的话,等到敌人养精蓄锐之后再起兵打我们,局势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也是父亲生前力排众议、五次北伐的原因。”

姜维叹息道:

“只可惜大将军并不像大司马那般,能够理解丞相的良苦用心,几次挫折便消磨了他的心智,更何况陛下历来对北伐的态度非常暧昧,长此以往下去蜀汉北伐的声音会越来越小,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目前大将军掌握一国兵权,你虽然这些年颇受重用,但地位还不够稳固,费祎他又是你的直接上级,凡是还是应该多多忍耐才是,等待时机的变化。”

诸葛绫所说的姜维又何尝不明白了,只是在他看来此刻乃是出兵伐魏的绝好时机:

“司马昭率领的十五万大军刚在伐吴之战中落得惨败,这对刚刚执掌魏国军政大权的司马师来说便会产生极大的动摇,他光是应付朝内的反对派就已经捉襟见肘了,更何况诸葛恪拥有很大的野心,此次东兴大胜他必然会选择趁势发起攻击,到那时司马师疲于应付东南线的战事,我们正可以趁虚而入。否则一旦错过了这个千载良机,再等下一次可就遥遥无期了。”

然而在说完之后,姜维立刻就意识到了诸葛绫表情的上的变化,因为他方才的一大段策略和见解之中,开头一句便提到了司马昭,而司马昭在诸葛绫心中的分量他也是很清楚的,这让他不禁感到有些后悔,但想把话收回来已经来不及了……

好在诸葛绫并没有因此而失态,她冷静的对姜维分析说:

“司马师我们并不是非常了解,但自从他掌权以来魏国上下的军政事务都被他处理的倏然有序,先前发生了东兴之战那样的惨败,魏国都没有因此而发生混乱,他通过削去自己亲弟弟爵位的方式平息了众怒,可见此人的韬略心计都深得司马懿真传。除此之外……”

在说到这里的时候,诸葛绫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停顿:

“除此之外你我都应该了解司马昭,恐怕在伐吴之前他就已经知道自己此战必败了,而这很有可能是他与司马师商量好的,而他们选择这种看似愚蠢做法的这正原因,或许是另有他图,我们还是应当静观其变。”

在诸葛绫的劝说之下,姜维的心绪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临告别之际,诸葛绫似乎有什么话想要和姜维说,但却没有说出口,直到目送姜维离开之后,她才面露愧疚之色的自言自语道:

“我不将你的身世告诉你,对你来说是不是太过残忍了……”

(四):感应

公元253年(魏嘉平五年)春,七十六岁高龄的张凝也即将走到人生的最后尽头。

出于张凝和张春华及司马家的特殊关系,在她弥留之际,司马师特地带着羊徽瑜以及司马家的老老少少前往洧阳侯府探视,送她最后一程,张春华生前经常在这里出没的王元姬也带着自己的儿子司马炎一同前来。

由于张凝和郭嘉之子郭奕早逝,所以她后来的生活基本是与自己的孙子郭深在一起,生病之时也都是郭深衣不解带的在旁照料,晚年生活的十分平静、安逸。

王元姬跪在张凝的病榻边,紧紧地握住她的双手,眼神之中流露出来的尽是关切和担忧。

“看着你就好像是看到了曾经的我,现在你也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小丫头,也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再一看我,也已经老成了这个样子了……”

病榻山的张凝已是气息奄奄,王元姬看着她这幅干瘦虚弱的样子非常心疼,她仍旧想要通过善意的欺骗来安慰张凝:

“夫人还是像以前那样的漂亮,又怎么会显老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