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657)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诸葛诞转任镇南将军,都督豫州;毌丘俭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

这下子张缉辛苦筹谋的一切都没有了用武之地,他脸色铁青的回到了自己的府上,一气之下将桌案上堆积着的书简一把推翻。

“看样子这次事败让你很恼怒,竟会失态如此……”

就在张缉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大怒之时,原本应当只有他一人的书房,却突然传出了另一个人的声音……

正是因为这个声音的突然出现,令原本怒不可遏、几乎疯狂的张缉瞬间恢复了冷静,紧接着而来的便是错愕与震惊,他下意识的冲到了门口,一双充满警惕与惊恐的眼神在门外来回观望,确定没有可疑之人后,方才松了一口气,转而将们迅速关上,回过头便对屋内的男子小声发泄着不满:

“你怎么如此大胆?居然敢来到我的府中……”

帐幔遮挡住了男子腹部以上的部分,他倒并不像张缉那般的紧张,反而神情轻松地说道:

“现在的我对于司马师来说还只是个无足轻重的人,再说了我身着的是你府上家丁服侍,不会引起旁人的猜疑,你还是好好担心担心自己吧……”

神秘人的话引起了张缉的注意,他满脸狐疑的凝视着神秘人的方向:

“这话是什么意思?”

“你果真认为司马师在事前对这场战事的失败毫无预料吗?恐怕事实绝非如此,以他那样睿智的人应当说想要察觉不到都难,而他却宁愿不可为而为之,必然有他的一番盘算……”

听完了神秘人的话后,张缉不禁开始在内心琢磨起来,可他却怎么也想不透,司马师不惜以一张惨败为代价,到底想要换取什么样的东西呢?

见张缉还没有猜透自己的话中深意,神秘人也不打算继续提示他了:

“这对你来说只是一个开始而已,我想不久司马师就会来找你了……”

还未等张缉有所反应,门外便传来了家老的禀报声:

“启禀老爷,大将军派人来请您到他的府上一叙……”

张缉这下慌了神,可当他想向书房内的神秘人求教时,却发现神秘人已经不见了踪影……

面对司马师的亲自邀请,张缉自知自己就算是有一万个不愿意,也是根本逃不过去的,除了硬着头皮去之外别无他法。

等张缉走出府门口时,惊讶的发现司马师不仅是亲自派人来邀请自己这个国丈,而且还派出了自己马车来迎接,这种待遇放眼整个朝内上下,除了年过七旬的司马家老家臣钟毓和牛金之外,还没有任何一人能够享受过,这更让张缉的内心惴惴不安……

马车行至长平候府正门口后,张缉在随从的搀扶之下走下了马车,可当他走下马车看向长平候府正门口方向的同时,凭借着身体的本能性他向后退却了两步。

让他做出这种生理反应的理由,是因为司马师本人正站在侯府的正门口等候着自己……

“张大人……”

司马师像往常一样,大老远便拱手走到了张缉的面前:

“我冒昧邀请您来,若是让您不便的话还请不要见怪……”

神情高度紧张的张缉并没有忘却该有的礼仪,他也拱手予以回礼:

“哪里哪里,大将军对下官如此抬爱,足以令下官受宠若惊了……”

见张缉的表情已经僵硬到连伪装的笑容都显得那么难看,司马师便挽着张缉的手引他走进了正厅之内,全程对待张缉的态度都十分友善,甚至是尊敬。

但这些看似正常的举动却令张缉感到无所适从。

简单的寒暄和客套之后,张缉强忍着内心的不安主动问司马师说:

“不知大将军今日盛情相邀,到底有何要事呢?”

司马师笑了笑说:

“张大人贵为陛下之国丈,且才学声名俱远播朝内外,如今伐吴失利导致朝局动荡,我感觉有些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了,所以特地请张大人您前来赐教一二。”

这一番客套说得张缉的后背一阵发凉,他连忙拱手推辞道:

“大将军谬赞了,世人皆知大将军的才学胜下官数十倍,下官又怎么敢在您面前班门弄斧呢?”

“诶……张大人过谦了……”

可司马师却根本不给张缉拒绝和逃避的余地命,他连连摆手道:

“是不是班门弄斧要说了之后才知道,请张大人无需多虑,尽可畅所欲言……”

见自己横竖是躲不过去了,张缉只好硬着头皮对司马师说:

“依下官之见,此次我大魏虽然略有小挫,但并没有伤及根本元气,更加不会动摇国本,引发朝局动乱,还请大将军放宽心。”

一直在观察张缉神情举止的司马师随即又问道:

“此次东吴大获全胜、士气高涨,恐怕诸葛恪定然会趁胜追击,我淮南防线恐怕会面临空前的压力,到时候我又该如此应对呢?”

张缉答道:

“诸葛恪虽然此战侥幸获胜,也因此在吴国声名鹊起,但离他被诛杀的日子也不远了,因为他的声威高过了他的主君,功劳更是无能可与之匹敌,必然会引发吴主孙亮及朝中权贵的猜忌和敌意,用不了多久必然会传来他被诛杀的消息。”

对于张缉能够对诸葛恪做出这番评判,司马师还是感到颇为惊讶的:

“张大人虽然没有身处吴国庙堂,但却把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看得很透彻啊……”

突然间司马师话锋一转,以极其锐利的目光凝视着张缉的双眼问道:

“那在张大人眼中看来,我是不是早晚也会像诸葛恪一样,落得个死于非命的下场呢?”

一听这话,张缉当即惊吓到跪于地面匍匐不起:

“下官绝无此意,诸葛恪乃好大喜功、志大才疏之人,又怎能够和您相比较?还请大将军明鉴!”

俯视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张缉,司马师走上前将他扶了起来:

“张大人何必如此惊慌?我不过是一句戏言罢了,来来来快快请起。”

出于实在是无法承受和司马师单独相处的心理压力,张缉在被司马师扶起之后拱手对他说:

“大将军,在下忽然身感不适,就不叨扰大将军了,就此告辞……”

说罢张缉便转身快步离开了长平候府,一路疾步的他心跳久久未能平复……

(三):分歧

东兴之败是魏国多年以来从未有过的空前败仗,这样的结果不仅让魏国和吴国大为震动,就连远在西川的蜀汉政权,也为这样的消息感到震惊。

而此时的蜀国庙堂也正面临着波谲云诡的政治格局。

先前在大将军费祎的支持之下,姜维屡次出兵攻打曹魏的雍州边境,虽然偶有小胜,且对招揽边境羌胡势力做出了贡献,但在北伐大计的问题之上去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进展,始终为郭淮、陈泰所阻。

随着历次交战所获颇少,先前坚定秉承诸葛亮和蒋琬遗志的费祎,思想开始渐渐发生转变,他认为蜀国如今的国力已经不能和诸葛亮在世的时候相比,若是常年继续对曹魏发起征战有没有实际性的战果,恐怕对蜀国的朝局民生都没有好处。于是费祎的心态开始慢慢趋向于保守,他希望能够见大批的兵源粮饷资金投入到国内民生治理的方面。

但这一想法却和一向主张举兵伐魏的姜维发生了极大的冲突,姜维在听完了费祎的想法之后当即表示强烈的反对:

“此举万万不可!大将军也曾追随于丞相和大司马多年,现在主掌一国之军政,若是您都放弃了丞相的北伐大计,那又有谁能够完成他们的心愿呢?那时我们又有何颜面去见诸葛丞相?”

费祎在之前也曾想过姜维会对自己的这个想法有所抵触,但他没想到的是姜维的反应会如此之大,这让费祎在众人面前很难下得来台,恼怒之下当即训斥姜维说:

“放肆!你竟敢如此和我说话,难道忘却了你我谁才是大将军了吗?”

意识到自己情绪太过激动的姜维,马上恢复冷静拱手向费祎致歉:

“末将一时情急,言语冒犯了大将军,还望大将军能够恕罪。”

考虑到姜维出色的军事才能以及在军中的地位,费祎并没有过多与之计较,转而又将话题引导了蜀国未来数十年国策的问题上:

“自丞相北伐以来已有二十余载,连年征战看似我们与曹魏互有胜负,但国力大为消耗也是不争的事实,依我之见北伐之事不妨暂且搁置吧,我们应当趁着曹魏和东吴互相攻伐之际获得喘息之机,增强我蜀国国力,方可再提北伐中原。”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