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子府长史许炼低着头说:“回殿下,奴才无能,查不到皇上为何会突然定下这个旨意。徽妃娘娘那里,也么什么消息。”
郑繁沉下了脸,无法压抑自己心中的恼怒,气急败坏地说道:“父皇定下这个主意,绝对不是突然间,怎么会查不出?给本殿查,最近经常去紫宸殿的人都有谁!”
这一点,许炼早已查过了,当即禀道:“殿下,奴才已经查过,最近经常出入紫宸殿的人,只有皇后娘娘和汪督主,此外就是一些朝中大臣了。”
听了许炼的话,郑繁脸色稍霁,心思泛络开来。
韦皇后对太子是什么态度,郑繁看得一清二楚。
韦皇后只恨不得将太子势力铲除,绝对看不得他监国,这事绝不会是她做的。
至于汪督主……
郑繁想起了叶家与柳家的亲事。柳侧妃说汪印的夫人与叶家二房关系很好,他借曲线救国,借这一条路仕途亲近汪督主。
现在,叶家应承了这么亲事,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汪督主的态度。
况且汪督主在朝中一向中立,他会建议太子监国吗?
郑繁认为汪印同样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
许炼小心翼翼觑着郑繁的脸色,随即建议道:“殿下,大可不必着急,以奴才看来,太子监国,对殿下并非是坏事。”
郑繁扬了扬眉,与徽妃有八成相似的脸容露出一丝疑惑,嗓音温柔地问道:“哦?这是怎么说?”
许炼笑了笑,答道:“殿下,祸福相依,太子监国的确是机会和历练,可同样是一种挑战,是一种危机。太子监国期间,京兆没出现什么事情尚可,若是出了什么事,若是将朝廷弄得一塌糊涂呢?那么,朝官会怎么看?皇上会怎么看?皇上对太子还会看重喜欢吗?”
顿了顿,许炼说道:“殿下,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太子殿下将朝政处理的妥妥当当,在朝中立下了威名,有了不起的处理朝政能力,有明君能主之质。这样,皇上真的会高兴吗?”
郑繁略思片刻,双眼蓦地一亮,连连点头道:“没错,说得没有错!监国这个事情并不好做!稍有不慎,就会惹得父皇不喜。”
太子监国若是做得不好,这不消说,这个太子没有什么本事,朝官对太子评价很差,父皇会对太子失望。
如此的话,太子要想保持当前的局面,怕是难了。
若是太子做得很好,让朝官很满意很赞赏,同样是麻烦。
父皇春秋鼎盛,听到朝官称赞储君,储君能力真么强,会怎么想?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父皇身为天子,怎么允许自己与其他人比较?
太子监国做得好,父皇虽然面上赞赏,但心里不定会怎么想!
太子监国,其实是一个烫手山芋,太子会处于两难境地。
这哪里是什么机会,而是一把已经逼迫近脖子的刀!
想明白了这一点,郑繁微微笑了起来,嗓音依旧十分温柔:“既然如此,这个监国,就由皇兄好好做吧。本殿只专心陪着父皇去谒皇陵吧。”
谒皇陵本就是他的愿望,如今如愿以偿,就是一种好事。
相比之下,他的局面比太子好多了!
第338章 废心
夜虽然深了,但紫宸殿内灯火通明,房保领着几个内侍在殿中候着,他们屏气凝神,不敢发出一点声音,生怕惊扰到御案前的永昭帝。
永昭帝往后靠在龙椅上,双目紧闭着,收拢的唇角透出寒意,显示着他此刻心情并不好。
他想起了韦皇后先前来说的那一番话语。
在他定下随行官员之前,韦皇后突然来紫宸殿求见,所为的,竟然还是太子。
先前在世家大族的事情上,韦皇后已为太子出言,说作为母后当体谅太子处境,怜惜太子不易,故恳请他网开一面,不宜将所有势力都拔除。
永昭帝与韦皇后结发夫妻几十年,对自己这个皇后还是有多少了解。皇后并不与太子亲近,却一再为太子说话,这是为什么呢?
韦皇后立于紫宸殿上,脸上露出端庄贤惠的笑容,道:“皇上英明,太子乃皇贵妃所出,臣妾的确不好与太子多加亲近。只是,臣妾身为诸皇子的母后,爱子之心其实是一样的……”
她顿了顿,脸上露出了一丝为难和羞意,继续道;“其实,臣妾也不是全为了他们。臣妾……臣妾这么做更多是为了皇上而已。”
永昭帝疑惑道:“为了朕?”
“没错,是为了皇上。为了皇上免受非议,也为了皇上的心血不会白费,所以臣妾恳请皇上前去谒皇陵的时候,允许……太子监国。”韦皇后这样说道,说罢还跪了下来。
“太子监国?”永昭帝愕然重复道,难以置信皇后会提这个建议。
因为这个建议实在太意外了,他一时说不上心里有什么感觉,只是心跳猛地加快。
韦皇后跪在紫宸殿中,声音略低了些,回道:“皇上,太子年近三十,却从啦没有单独处理过朝政。皇上,太子是国,权不配其位,朝官……会怎么想呢?”
永昭帝一下子就明白了韦皇后的意思。
原来,免受非议,不令心血白费是这个意思。
皇后这是说,朕一直没有给太子实权,朝官会有异议?
妄议君上,这些朝官好大的胆子!
可是韦皇后所说的一切,缇事厂从过来没有汇报过,他从来不知道朝官还有这样的大胆想法。
这时,韦皇后继续说道:“皇上,这些是臣妾父兄偶尔听到的,许是缇事厂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细枝末节,又许是汪督主觉得没有必要告诉皇上。只是臣妾……臣妾……”
她欲言又止,担心的神色在脸上显露无疑。
永昭帝没有说话,半响才道:“梓童的建议,朕会仔细考虑。太子监国一事重大,朕还要想一想。”
他此前从来没有想过太子监国这个事情,正如韦皇后所说,他春秋鼎盛,根本无须考虑储君能力的问题。
至于太子实权……哼!
在永昭帝身边伺候的内侍副首领房保微微低着头,看不到脸上的神色,眼珠却转动得比往日略快一些。
与帝王心思全部放在太子监国上不同,他的注意力则放在韦皇后说的话语里。
若是朝中真都有这样的风向,可是缇骑和汪督主却没有汇报,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都只能证明缇事厂办事不力,或者汪印欺瞒皇上。
皇后这些话语,似乎别有深意啊。
此时,永昭帝睁开了眼睛,下令道:“宣汪印明早进宫!”
第二日一早,汪印便应召前来紫宸殿了。
他正准备汇报缇骑为大祭而作的准备备情况,不想永昭帝却问道:“朝中对朕太子监国的安排,有什么反应?”
朝官的反应,早就在宣政殿如实表现了出来,大家都感到惊愕意外,这些都能轻易看出来。
汪印知道皇上特地召他来,并不是为了朝官这些“如实反应”,而是问朝官私下里的看法,乃至,暗地会有什么动作。
缇事厂作为皇上的耳目,便要随时为皇上提供这种明面上看不到的事情。
缇骑对朝中的动向当然一清二楚,于是汪印禀道:“皇上,朝官都觉得深感意外,有几个官员频繁在尚书左仆射府中往来,想必就是在斟酌此事。”
“朝官们私议太子深得皇上的恩宠,不然皇上不会有这样的旨意。就连诸皇子府都十分平静,五皇子在准备着谒皇陵的事宜。”
在太子监国这一事上,朝官明面上和私下里的反应都一样,除了深感意外,便觉得太子深得皇上看重。
至于别的……
汪印觉得别的暂时还不必说。
永昭帝听罢之后,眉头微不可见的皱了皱,脸色没有任何异样,好一会儿才问道:“此外,还有呢?”
汪印略想了想,才回道:“皇上下了太子监国的安排之后,前往尚药局走动的官员便多了。”
官员们为何会去尚药局?当然是为了暗中查探永昭帝的身体情况!
皇上春秋鼎盛,此前从来没有过太子监国,如今这个旨意一下,不少朝官都想着是不是皇上身体出了问题,现在令太子监国好为国朝以后做准备。
听了这些话,永昭帝微微扬了扬唇角,脸上的法令纹显出了个八字,道:“朕的臣子们真是听话啊。就没有官员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