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皓文一直觉得吴氏对待他们大房很不公平,不说别的,就说干活吧,张传翠也是十三,还比张皓春大点儿呢,她干的活可少多了,整天待在吴氏身边美其名曰学绣花,其实没见她绣成几样东西。只要灶上做了沾点肉星儿的饭,吴氏绝对会跑去要一碗端给张传翠,可怜大丫这么大了,肉根本没吃过几次。
不过,吴氏在对待外人的时候非常强悍,她对这个家的功劳也是有目共睹的,只要她没做出什么太过分的事,张皓文暂时不打算和她为敌,至于自己的大姐,他也只能偷着多给她点空间里滋补的东西补偿补偿了。
这回吴氏进来之后,几句话把一屋子人都骂的跑了出去,可她却没有针对李氏,这让坐在织机前的李氏更不安了。她恭恭敬敬的道:“娘,您有什么要吩咐的吗?”
吴老太太在一张木凳上坐了下来,把拐杖往墙边一放,掰着一只脚搭在膝盖上晃了晃。她那双细小的眼睛瞅着李氏,半天方道:“李慧啊,上回你哥领着你那外甥到咱家来,带了不少东西,你爹说给他们备点回礼,我就想着来问问你,你那外甥……他叫什么来着?多大岁数了?”
张皓文听见这话,心里泛起了嘀咕,他舅舅李思来了这么多次,哪次不带东西,怎么这会儿家里头正紧张呢,吴老太太却想起送回礼来了?果然,李氏大概也觉得不对,便道:“娘,一家人何必客气,我哥他不是不知道咱家状况,今年咱家手头紧,传荣都跟我说了。况那些东西是给孩子们吃用的,什么回礼,您跟爹说一声,不必特地备办了吧。”
张皓文偷眼一看,吴氏那瘪瘪的嘴砸吧了两下,想说什么又没出口,张皓文见她放下脚丫子,缓缓从凳子上站了起来,开口说道:“嗯,咱家这么一大家子人,手头上什么时候宽裕过呢,传荣他说的没错,我和老爷子都知道,传荣是个有孝心的,向来最照顾弟妹。我看刚才老三家媳妇儿出去,想必这功夫役的事儿,你也听说了吧,上两次咱都出钱顶了,今年实在拿不出钱来,你也是长房的媳妇儿,你说这事儿该怎么办呢?”
李氏眉头一皱,这是要把主意打到他们大房头上来了吗?她的声音低了下来,道:“娘,您看该怎么办呢?”
吴氏咂着嘴,道:“不好办呐,这次听说是去打仗,但凡有几个余钱,哪能让孩子们去送命呢?老二家两个小子不能没人管教,老三到现在还没落个根儿,老四老五就不用说了,一个病歪歪的,一个两年没出过屋子,我这当娘的心里头能好受吗?我看还是等传荣回来,让他爹跟他商量商量吧。”
李氏一听吴老太太这话,不就是想让张传荣去打仗吗?无论是海寇还是山匪,都是能要人命的差事啊!
她也激动起来,道:“娘,传荣这些年为家里付出多少,你和爹不是不知道,我整日里纺纱织布,也给家里赚了一份银子,不比那下地的男人挣得少多少,虽说我们大房确实该多担着些,您老也该为传荣考虑考虑,他今年三十五,可不是二十出头的壮小伙儿了,皓文才三岁,虽不是您亲孙子,但您就忍心他没了爹么?”
吴老太太厚厚的眼皮一抬,两道缝里精光闪闪,道:“唉,要说银子,也不是没办法呀。我这不是还挂念着翠儿和皓春她两个丫头的嫁妆嘛,要是翠儿能说个好人家,得一份聘礼,那这银子不就有着落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也不和你兜圈子了,你那外甥李青安是在镇里的私塾读书吧?那些和他一同读书的后生小子难道就没有和传翠般配的?实在不成,李青安十四五了吧?听说还是个童生?你爹说他没说亲呢,老婆子我瞧着他和翠儿倒像是一对,你去跟你哥说说,他和他媳妇儿要是乐意,就找个人来提亲,再过两年翠儿满了十五,就能过门啦!”
角落里的张皓文听的心里抽了几抽,刚才还问叫什么名,多大年纪,这会儿连人家有没有说亲都清清楚楚了,要说这老太太先前没有预谋,他是绝对不信的!
李氏手上停了下来,满脸惊愕的转头望着吴老太太,那目光看的吴氏有点发毛,李氏涨红了脸,大声道:“娘,这绝不成,他两个虽然年纪相当,但是辈分摆在那里,青安还要叫传翠一声小姑哩!况且青安的婚事,我一个嫁出去的妇人插不上手呀!至于那均工夫役,这个差事传荣他不能去,要是咱家没钱顶,我去找他大舅借钱就是了!”
李氏很少顶撞吴老太太,这次她回答的这么决绝,说的吴老太太不禁一愣。回过神儿来之后,吴氏抄起拐杖往地上狠狠一敲,喝道:“怎么着?跟你哥借钱?!老爷子什么时候同意你去借钱了,借钱难道就不用还?李慧,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咱们传翠配不上他李青安?他们将来到镇上过日子去了,镇上的人哪知道他俩到底是啥关系?!何况传翠她要模样有模样,人勤快又孝顺,李青安不也就是一个鼻子两只眼,周正点的一个后生罢了,且不说他现在没考中秀才,就算考中,镇上县上难道就他一个秀才公不成?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打的什么主意,你是不是想把大丫配给他?我告诉你,翠儿的婚事定不下来,大丫她也别想说亲!”
第8章 鸡飞狗跳
李氏见吴老太太气的浑身发颤,干脆闭上了嘴,一句话也不再说。默默地继续织起布来,吴老太太满肚子气没处撒,一转眼又看见了在角落里惊恐的蹲着的二丫还有一旁的张皓文,她顿时挥起拐杖就往二丫背上敲了过去:“懒丫头片子,你瞧瞧三丫她一天干多少活儿,你就知道吃吃吃,还不赶紧滚出去喂鸡!”
李氏猛一回头,见吴老太太那粗壮的拐杖就要往二丫身上落,吓得赶紧起了身,但毕竟她在床头,二丫在屋角,距离太远,慌张的李氏被凳子一绊,织布机都翻了。她脑子里嗡的一响,心想二丫这回定要遭殃,谁知一眨眼的功夫,她还没来得及看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二丫已经被拉到了一旁,吴老太太自己却身子一趔趄,险些摔倒,已经起身的李氏一把扶住了吴老太太,道:“娘,您没事吧!”
吴老太太将将站稳,回头怒气冲冲的看着张皓夏和张皓文姐弟俩,张皓文已经把张皓夏护在了身后,漆黑的眼睛直直瞪着吴老太太,目光凛然,毫无惧怕,满是和李氏一样的坚定和倔强,这目光吓得吴老太太连连后退,嘴里头却嘟囔着:“没大没小的东西,跟你奶厉害什么?!”
李氏也惊讶的看了一眼张皓文,这会儿张皓文长长的睫毛垂下,方才凌厉的光不见了。好像一个受了惊吓的三岁孩童,紧紧抓着二丫的衣角,靠在她身边。反而二丫皓夏缓过劲儿来之后,“哇”一声大哭起来。
李氏满心愧疚的把他们姐弟俩抱在怀里,轻轻拍着安慰着他们。这会儿大丫听见动静,也过来了,她见李氏眼里闪着泪,轻声问道:“娘,怎么了,是不是奶难为你了?要是家里头缺钱……前两天我听爹说王家有人来说亲事,你和爹要是同意,我也没有意见……”
李氏一听,马上背过身去把泪擦了,对大丫道:“没事,你快回灶上看着去吧。”说罢,她又顿了顿,压低声音嘱咐道:“王家提亲的事儿你千万别声张,这两天,你也别去挖野菜了,就在家干活跟娘一起织布。至于你的婚事,你爹自有主意,你不用操心。”
大丫懂事的点了点头,她自然不想嫁王老三的小儿子王栓儿,谁知那小子前些天从村后头瞧见她之后一直跟着她到了张家,还在家门口转来转去,王老三也真是宠他这个不成器的幺子,厚着脸皮跟张家老四媳妇儿王氏的爹娘透了透口风。张传荣知道王栓儿是个什么东西,好吃懒做,十五六了还一事无成,当即告诉王氏,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
张皓文知道,自己不得不行动了。他看着手中两个小人,开口问李氏道:“娘,我听姐姐说爹和二叔上次进山带回来不少好东西,下次他们什么时候进山,我也想去!”
这时,李氏正吃力的去扶倒在地上的织布机,张皓文定睛看着眼前的一幕——和村里的大部分人家一样,李氏用的是一种三纱锭的脚踏纺车。如今纺车倒在地上,原本横着的纱锭都立了起来,纺纱机还在转个不停。张皓文心中一动,脑海里闪过一个模糊的画面,他有主意了!这个主意将会让李氏纺纱的速度增快数倍,大大改善他们家的经济状况。不过,远水救不了近火,这个主意从他脑海中的画面变成现实需要试验,也需要时间,而现在,他还得鼓动张传荣再进山试试运气。这样,他才能名正言顺的把空间里的好东西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