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科举(9)

作者:风暄和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李氏将织布机放好,有些惋惜的看着那些断掉的纱线。回想着刚才张皓文问的那个问题,她的脑子也活动起来,如今家里已经有不少人在干活了,老四也不能因为媳妇儿病了,就整天拖着不下地,这样的话,说不定张传荣确实可以再试着进山一趟,虽然危险,但总比去打仗强多了吧。

晚上,夜幕初降,一名名满身汗水,满脸疲惫的庄稼汉扛着锄头,慢慢从田间往家里走去。老张家男男女女一行好几个人进了家门,院子里除了摆放桌椅碗筷的声音之外只有沉默,日头底下干了一天的活儿,实在是晒得累得让人难以忍受,再也没有任何力气闲扯。

况且,他们都听说了县里要征劳力去打仗的消息,男人们心里正忐忑着。由于这个季节又要收割,又要抢种,实在太忙,张老爹张成才也跟着下了地,老头子年纪大了,干活干的有些发晕,这会儿正坐在桌边喘气儿呢。他不开口,谁也不敢说一句多余的话。

吴氏吆喝着李氏和大丫从屋里端出了几盆杂粮饭,饭里头伴着油绿的野菜,是大丫、三丫从地里采的野茼蒿、马齿苋,老三媳妇儿周氏的烹饪水平在张皓文看来非常有待加强——这一盆饭煮的半生不熟,昏暗的天色下,看起来比猪糠强不了多少。紧接着大丫又端出了一摞微黄的面饼,还有两盆菜汤。菜汤飘着的是一种当地人叫做“曲毛菜”的野菜,张皓文目测这卷着叶的东西其实就是蕨菜,这两盆汤是为了泡面饼吃的,如果没有汤,这面饼实在是难以下咽。好在,还有一盘子腌菜,多少能为这顿饭提提味儿。

面饼子一上来,老二的两个儿子张皓言、张皓方顿时两眼发亮,像两头饿狼一样扑了上去。这俩小子一个八岁一个六岁,所谓“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他们的饭量几乎顶的上一个成人。张成才见他们太不像话了,把眼一瞪,张传华一个巴掌先落在了老大张皓言脸上:“你个混小子,给我放下,你爷在这儿还没动呢,怎么轮得到你先上手了!”

“爹!我饿得慌!”张皓言也跟着下地了,尽管挨了一个巴掌,他手里还紧紧的攥着那个面饼,一边说一边往嘴里塞,只是面饼太硬,噎的他直翻白眼。刘氏赶紧舀了碗凉水送到儿子跟前:“皓言呐,喝口水再吃!”

张传华站起身来,噔噔的要去抢刘氏水里的碗:“俩混小子没有规矩,都是跟你这个当娘的学的!”

刘氏又怕又怒,把碗往桌上一扔,转身往后跑了,张成才本在闭目养神,这会儿缓缓睁开眼睛,喊道:“老二,给我停下,谁叫你动手打孩子婆娘的!”

张传华被他爹一叫,同时闻到了杂粮饭散发出来的气味,肚子里咕咕作响,也不打算和刘氏计较了,回来忿忿的往桌边一坐,端上碗扒起饭来。张皓言和张皓方见没人管他们,揣着饼子直接伸手就往饭盆里一把把掏了杂粮饭往嘴里头塞。坐在张传荣膝上的张皓文看着眼前的闹剧,心里深深叹了口气,他脑海中出现的是另外一幕。“王妈,这馄饨小辉吃了一个就不想吃了,闹着要吃芝士面,要不你再给他另做一份儿?”

“对了,光吃面哪行啊?昨天的粉蒸排骨还有吗?炖上两块啊,记着别用微波炉热,热的太干。还有,你把那菜叶子切得碎碎的,稍微掺一点到面里头……”

等到芝士面端上了桌,桌旁和张皓方年纪相仿的男孩皱起了眉头:“王妈,里面这绿点点是什么?!你们又往里头搀菜了吧?挑出去挑出去!”

“小辉,你尝一口,绝对尝不出来里边有菜。咱们怎么说的来着,你得吃上三口,吃完三口你要是实在不喜欢吃,那就算了……来来来,第一口……”

张皓文的回忆被张皓言惊喜的叫声打断了:“鸡蛋!奶,这杂粮饭里头有鸡蛋呀!你怎么不早说?!”

吴氏白了他一眼,却没有出言制止:“这不是想着这几日地里头干活干的辛苦,给你们添点荤腥嘛!”

张皓方也激动起来,跳上凳子就想看个究竟,张传华再次怒喝着挥起了拳头。

家里的几个女孩儿,包括终于从屋里出来的张传翠都一声不吭的坐在凳子上,等着吴氏给她们分饭,往往这就要看家里头的大人和两个男孩儿剩下多少了,要是剩的不多,她们就吃不饱肚子。在这样的气氛下,吴氏看看老头子,看看张传荣他们兄弟,暂时选择闭上了嘴。毕竟现在消息还没传出来,如果弄得全家大乱,说不定李氏马上就会去找李思借钱,她不想给大房这个准备的机会。

“娘真的来找你说了这事儿?”晚上漆黑的屋里,张传荣低声问李氏道。

李氏平静的道:“没错,二丫和宝儿都在屋里头听着呢。当家的,我绝不是说宝儿他小姑不好,我只是觉着青安的亲事,咱们真的不能插手啊。你也知道,青安为什么到现在还没说亲,他不就是想着等考上了秀才,说一户像样点的人家吗?我那嫂子是个好人,我要是开了这个口,我哥再难也会同意的,但娶媳妇儿这是一辈子的事儿,哪能就因为咱两个有难处,就耽误了青安那孩子?!”

张皓文在黑暗中看着张传荣的脸色,见他的脸绷得紧紧的,沉默良久,也开口道:“娘是个明白人,但一到传翠的事儿上就犯糊涂!你说得对,青安应该在镇上,县里,找个知书达理的人家,想来他大舅也有些打算吧?何况他俩差着辈呢,这要是叫人知道了,背后会怎么议论青安?!就算没有这事儿,传翠那丫头,模样儿暂且不提,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掂个针她都嫌重,一辈子没出过天赐村,她配不上青安呐。”

张皓文心想,那叫糊涂吗,那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呢!他抬头看看自己爹娘,两口子对坐了半天,谁也不知道该再说些什么。半晌,张传荣道:“要不,等收完稻子,我再进一趟山试试?”

张皓言听了这话,马上心动起来,从床脚爬到张传荣怀里,抬头望着他道:“爹爹,你想去哪座山?山里头都有什么,你再跟宝儿讲讲嘛。”

第9章 张传荣的决定

张传荣虽然平日里对两个丫头也算不错,但这小儿子是他的心头肉,只要张皓文开口,他向来不会拒绝。此时听见张皓文发问,劳累了一天的张传荣仰面躺在床上,打起精神讲道:“咱这琼州岛依山傍海,岛上宝物可着实不少,那最稀罕的,都在琼中五指山里,那是黎人的地方,咱们汉人没领路的,自古来谁也不敢进去。”

张皓文集中注意力听着,可怜小村子里每天人接触到的事情有限,他只是大体根据村子里生长的作物和气候觉得自己穿越到了一个很靠南的地方,后来听到琼州二字,才明白自己这是到了海南。穿越前他家中在海南有个度假别墅,一年不忙的时候父母会带他们姐弟两人住上一阵子。他可从来没想到过,海南原来是这个模样,没有碧水沙滩,热带风情的椰子树和豪华的酒店,有的只是晒得又黑又瘦的庄稼人,贫瘠的土地和一座座风吹即倒的竹篾屋。

至于年代,满月酒时李思送他的一串簇新的铜钱上写的是永乐通宝,前一阵子又听说皇上驾崩了,至于驾崩的是不是那发动了靖难之役的永乐大帝,张皓文也搞不清楚,况且消息传到他们这些乡野小民耳朵里,不知道已经过了多少日子了。现在龙椅上坐的到底是在位仅十个月就撒手西去的仁宗朱高炽还是永乐大帝的“好圣孙”宣宗朱瞻基,不仅张皓文不知道,估计他爹张传荣、他爷爷张成才也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过,张皓文对明史还算有些了解,他知道无论是仁宗还是宣宗,这都是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他至少应该能过上十几二十年的安稳日子。

然而,这次县里抓人服役的原因却是要打仗,到底是和谁打?看来虽然大环境不错,但琼州岛上却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太平。张皓文又转念想道,终明一朝大大小小起义不断,况且正如张传荣所说,文昌在琼州岛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则是黎人和黎汉混杂居住的区域,尽管朝廷一直采取怀柔归化的政策,但地方的官吏却总是各怀心思,以至于汉黎之间的矛盾并没有真正得到缓解。

他们这次应该不会是去五指山吧?那地方可太远了,危险系数至少五星。张皓文知道张传荣绝对不会带他同去,他还得想点小计策,如果是五指山那样的地方,他这三岁的身体就算是有十个戒指,也得交代在山上啊!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