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殿下的在逃青梅(190)

“要动的是个颇有影响力的文人,还得动静大,为陛下收网造势。”

苏韵卿转着身侧的汝窑瓷盏,“从他的作品上下手最容易。但是作品源于思想,还得求些实证。你可有信得过的人脉,去查查阳献清这个人和他的家眷,有何不法的事?无需大事,涉及清誉德名之类最好。进士出身的翰林们,最重声名。”

“长史啊。”萧郁蘅眨巴着大眼睛,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他顺藤摸瓜,无中生有的本事都是一流,查个实情自然不难,交给我吧。”

“把你自己摘出去,”苏韵卿正色提醒,“这些事不能让你沾染半分,免得伤你清名。”

“放心,我有数。”萧郁蘅敛眸轻笑。

“陛下授意我如此,想来是有些着急了,你那边如何?”苏韵卿将视线落于庭院中的一株青棠树,“合欢开了呀。”

萧郁蘅循着视线也望了过来,眸光炯炯的淡然道:

“现在我手里的线索,就像这繁茂的合欢花,乌泱乌泱的。我未曾隐瞒,已经交给母亲了,由她裁决吧。至于我,接着做一方引合欢开花的沉稳扶光,每日照一照就够了。其实我一直自责,直到昨日楚明庭身死,才转瞬清醒。这些宗亲的嬉笑怒骂都是表象,背地的心思隔着肚皮,你死我活,招招致命。”

从萧郁蘅的嘴里听得这样一番话,苏韵卿倒是有些许惊讶。只是以一次次血淋淋的代价,让萧郁蘅洞彻手握威权的不易,感悟朝堂里的明枪暗箭,未免有些残忍。

苏韵卿深知,萧郁蘅生性纯善,自带悲悯底色,不似这深宫高墙里走出的富贵公主,不食人间烟火,反而自幼便甚是亲和,与百姓子民,有着天然的亲厚与仁慈。

若萧郁蘅注定要游走于权欲的至深漩涡,她苏韵卿就只好逼迫自己,做一把锋利无情的冷刃,替她扫清身侧的阴险…

她转眸看着身侧稍微矮了些许的萧郁蘅,摸着人的头顶打趣道,“苗苗,你还长不长个子了?我是不是应该‘揠苗助长’一下?”

萧郁蘅将额心拧成了一根麻花,咬牙道:“你怎么这么不正经了?讨厌鬼。”

“殿下这是厌弃我了,”苏韵卿阴阳怪调,“那臣只得去做个兴风作浪的奸邪宵小,不扰殿下芳心了。”

“回来。”萧郁蘅一把攥住了苏韵卿的披帛,“答应我的事做得如何了?婚期之前可能有希望?”

“等我炮制一诗案,拿回自己身为阁臣的权柄,届时欺负一世家公子,想来不比扳倒敌手困难。你说呢?”

苏韵卿的凤眸中眼波风情万种,顺着萧郁蘅牵扯披帛的力道直接回旋了身子,伸手就撩了一下这人的下颌,令萧郁蘅猝不及防的倒退了半步。

“孟浪。”萧郁蘅嘟着嘴跺了跺脚。

“臣便是孟浪了,你能如何?”苏韵卿得寸进尺,与人几乎贴到了一处,鼻尖撞了鼻尖,可那眸子却高了半寸,居高临下的给了人些许压迫。

“快走,”萧郁蘅羞赧的红了脸,垂着眉眼缩了缩脖子,伸手把人往外推,“做你的正事去。”

苏韵卿轻嗤一声,转了身子,只留下一句,“等你消息,七日内。”

日升月落,时光转瞬。

青云落了低平的触角,一城雨雾轻垂。

苏韵卿端坐于矮几旁,握着毛笔对着身侧的案牍不时勾勾画画。

身侧还有好些青衣郎君,来来回回的奔波于书卷案牍之间,翻阅纸张竹简的声音和着外间淅淅沥沥的雨声,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安宁之感。

苏韵卿来翰林院当值已有小七日了,无人给她派下什么具体的任务,大家默契的与她保持着距离。毕竟本就是开罪了陛下被贬过来的,而这翰林院中,有一多半的人都看掌院学士的脸色行事。

细碎的脚步声由远及近,门口有人收了油伞。只听得身侧的人顿了笔墨,压低声音唤着,“阳掌院。”苏韵卿闻言,亦然起身打躬,随人一起见礼。

阳献清竟直奔她来了,慈眉善目的温和出言,“苏编修来了多日,老夫忙于整理国史辑要,倒是怠慢你了。这些日子在这可还适应?听下头的人说,你一直在整理鄙人的旧作?”

苏韵卿微微颔首,低眉轻语,“劳掌院记挂,下官初来乍到,不通晓此处规矩。但下官深知,入翰林学士院之人,尽当拜读掌院学士之作,方不失此讨教学问的良机,是以便擅作主张了。若有不妥冒犯之处,还望您恕罪。”

这位知天命之年的阳掌院状似随意的拎起了苏韵卿摊在桌上的文稿,仔仔细细的翻了许久,见人的确是在认真的誊录自己旧日的文辞,这才将眉间的沟壑填平,寒暄道:

上一篇:上司是个社死职业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