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字,梁襄先前从来没有听过。
钟浴告诉梁襄,他是一个可以利用的人。他很有才能,他的治下本是一片贫瘠之地,可是经过他的治理,如今已经是政通人和的好地方。可是贵人们的眼里看不见他,他只好一直做县令。如今天下,有许多这样的人。他完全有能力治理水灾并且抚慰灾民,只要有人能给他坚固的支持。如果这个人是梁襄,那么灾民感恩的人里,也会有一个梁襄。因为他原本是不配去赈灾的,是梁襄给了他机会,所以梁襄才是真正拯救了百姓的那个人。而且梁襄不仅可以从百姓那里得到声名,还可以自官吏处。他们会称赞梁襄有识人之能,而且还会向梁襄示好。但凡热心仕途的人,谁不想得到赏识呢?哪怕是六十岁,也不晚的。最为要紧的是,赈灾的这一份功劳,绝不能落入齐王手里。
梁襄深以为然。
他在朝会上说出了那个名字,伴随着那名字出现的,还有它主人的官职。这引起了许多人的震惊,纷纷猜测他的用意,然而无论如何也猜不透。
梁襄镇定从容地站在大殿上,他说出了一些自钟浴那里听来的事,力证那人的才能。
反对的人站出来说出自己的疑虑,接着又有人站出来反对说话的人,而后又是……
接连不断。
大殿之上,纷纷扰扰。
梁襄不再说话,只是微笑着站在人群中。
最终,至高无上的皇帝下达了他的任命。
如梁襄所愿。
这一件事,梁襄承担了相当高的风险,他付出不少,想要得到的也就更多。
如今他已经开始收获。
依当前的形势看,他势必是不会亏的。
同钟浴说起这些时候,快乐自他的心头流露出来,他十分愉悦。说到最后,他丝毫不吝惜自己对钟浴才智的夸赞。
钟浴静静地听着,手里抓着剑,脸上挂着浅淡的得意的笑容。
她手里拿着的剑,正是她要的银霜。
一把铁剑,剑身狭长轻薄如兰叶,闪亮如银,观之四面,抚之八面,金剑隔,乌木柄,缠绳。鞘也是乌木。抓在手里的时候,很细长的一条。
它的前主人,是不久前受刺而亡的赵王梁通。
幽州是北方门户,两代赵王,都担负着守边的重任。
梁通正是死于胡人的刺杀。同他的父亲一样。
一百多年前,庞大的帝国走到了末路,各地的起义点燃了烽火,战争席卷了所有人。局面稍有安定,肉食者争权夺利,王朝又一次风雨飘摇,帝国走向了分裂,众人纷纷称王称霸,你来我往,此消彼长,如此几十年。
最终钟氏胜出。两代人的苦心经营,换来江山一统。
皇帝虽在盛年,但长年的辛勤早已耗尽了他的心血。就在夙愿实现的第二年,山陵崩塌。他的继任者十分年轻,有相当的锐气,在他的治理下,疮痍弥目的旧山河改观了样貌,世人相信,盛世的华彩将要重现……然而他死了。起先不过是发热,他在高台饮酒,吹多了风。他吃了药,很快痊愈。但是他毕竟是一个懂得享乐的君王,长久以来的寻欢作乐损耗了他的元气,他又太自负,痊愈后不肯休养,仍旧纵情欢乐。一个月后,他又病倒,还是发热,只是严重得多,甚至打起寒噤来。几个太医一起开出了药,然而不起效用,他还是高热,有时会呕吐。他很快憔悴起来,双眼无神,且眼窝凹陷。太医们不得已下了猛药。可终究还是没能留得住他。
他父亲驾崩的时候,他二十岁,他将要去的时候,他最大的儿子也才只有十岁。
十岁的孩子能成什么事呢?
他在病榻上,将他的太子连同父祖的基业托付给他仰赖的人,他的亲弟弟,他妻子的兄长,还有几位德高望重的能臣。
他知道,皇权的诱惑在前,即使是亲兄弟,也是不能够信任的,然而已经别无办法,只能求苍天庇佑。
他对妻儿进行了一番呕心沥血的嘱咐,而后断绝了气息。
他的太子没能活过十五岁。
可怜的孩子死在亲叔叔的手中,因为那时他的叔叔掌握着王朝的权柄,他想与他的舅舅合谋夺回权力。
他失败了。他的母亲与舅舅也在同一日被杀。
后来他同父异母的七岁弟弟登上了皇位。
新帝的生母原是禁宫中的一名内侍,因美貌有宠,只是皇帝的后宫里,美貌的人实在太多,皇帝很快便忘掉了她的脸,即使她生下了一个儿子,也还是位卑势弱。
这位年轻的太后,聪慧有谋,她不甘心引颈待戮,于是她设法和外朝的一位重臣取得了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