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塔+番外(57)

朱鸾由那声唱词便被吸引,一面轻声惊叹道:“是《汉宫秋》……”

第二十九章 所求

《汉宫秋》流行已久,只是建文帝不喜这个剧目。昭君出塞的故事,既有画师的小人面孔,也有汉帝的懦弱无能,以及外族的凶狠可怖,这样的剧目于皇宫来说太过尖锐,也没有哪个不长脑子的把这出戏搬在皇帝眼前。

朱槿一双明眸目不转睛地看着台上,那位白裙的歌女,一颦一笑皆是惑人的风情。熟悉的歌喉依旧婉转动人,她走上台似乎自然而然地就该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是莲心。

“秋木萋萋兮叶萎黄,明月澹澹兮晚露凉,”

引文与下句皆出自周源源、黄新德主演黄梅戏清唱剧《汉宫秋》

歌声起落,莲心站定,看向一旁的昭君,继续唱道:“长门十载兮心无望,青娥素女兮守空房。”

声如瀑布急转而下,泄露出无边的悲凉孤寂。

昭君抬目接道:“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既然已经上了宫宴,那人们也就免不了又要私下议论几分,场上气氛如鼓乐之声,一时之间高涨。

秦妍的舞乐是高雅的艺术,而戏剧却是民间世俗气,但即使是青瓦红墙的宫禁之处,也并非所有人都是爱好风雅,出尘逸世的高士,反而无论寒门还是世族,对这些民间戏剧却都是藏着掖着的喜好。

况且今日,剧目既是天子支持,众人也就没了顾忌,面面相觑,心照不宣地互相一笑。

方筹更是不知从何处摇着一把折扇,看得津津有味,丝毫不加掩饰。

方清平嫌恶地看着他这般作态,从鼻子里重重地发出一声冷哼。

秦妍回到赵家席位,脸色却很难看。

定云侯夫人终究于心不忍,低声吩咐侍女,叫赵含意与赵兹华回去后多注意些秦妍的情绪。

比起她那惊鸿般的一支舞,浮光掠影地留下了一个美人衔花的影子,昭君荡气回肠的凄美故事,却随着清亮幽怨的歌声深入人心。

朱瑜悠悠问起阿必赤合,“不知王子觉得,此剧如何?”

阿必赤合眯起眼睛,“陛下,臣受教。”

他如何评中原的这出经典故事?歌颂王昭君的勇敢与牺牲,还是歌颂匈奴的威武凶恶?

朱瑜的态度太模糊了。

阿必赤合不得不反思,他今日敢放这出戏给自己和塔齐看,却又带了一个未有婚约的公主过来,到底是想要答应和亲还是彻底与他们撕破脸面。

一折戏落幕,方筹最先回神,起身“啪啪”地鼓起掌。

徐溶月看着他动作,径自饮下一杯酒。

徐夫人见他动作,轻声问:“相公便由着方家那厮吗?”

方、徐两家一向水火不容,方清平为人刚直,朝堂之上便敢毫无顾忌地指着人骂,方筹又是那副性子,暗里阴阳怪气,方家父子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对徐溶月来说都不是省油的灯。

徐溶月余光盯着台上尚未退下的“昭君”与歌女,“他是在帮皇上,而皇上是在帮赵家,既然是帮赵家,便于徐家有利。”

他道完又皱起眉,“赵泽兰太过优柔寡断了。”

朱瑜顺势看向方筹,“方卿看来对此剧十分满意。”

方筹道:“美人如花固然赏心悦目,然而帝王见民之所见,闻民之所闻,乃国之幸事。臣为陛下开心。”

方清平又是一声冷哼,只差把“油腔滑调”四个字写在脸上。

方氏父子算不得和睦,但保持着微妙的同盟关系。

否则,方筹此时应该会成为徐氏、程氏的一员大将。

朱瑜嘴角的弧度却不曾再扬起分毫,问道:“依照方卿的意思,是《汉宫秋》更胜一筹了。”

方筹便不再言语,底下却又涌出几位大臣,附和道:“昭君之美,美在千秋啊。”

朱瑜抬手,待人声过去,瞥向一旁的吴淑函,问:“皇后以为呢?”

吴淑函看他一眼,温声道:“妾以为,二人一歌一舞,各有千秋,若陛下一定要论个高下未免叫人难为。”

“说的有理,”朱瑜道,“那便请二人都上来一同受赏如何?”

高炜同底下诸位大臣们皆道:“皇上英明!”

小太监快步走到秦妍面前,想请秦妍下来,秦妍却自己走下席位,对着朱瑜道:“陛下,秦妍自愧不如,不敢受赏。”

姚绻和莲心站立在一旁,瞧见她的神色,姚绻脸上浮起淡淡的笑容,开口道:

“秦姑娘面色不好,可是受了风?”

秦妍看了她一眼,咬着牙点头:“是有些不适。”

朱瑜还未回答她此前的问题,听见二人谈话,道:“既是身体不适,便先去歇息吧。”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