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刃(148)

作者:站着走路的狗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从北大清华开始,跟着是 985、211 和各重点大学。

这是昆州一中的大事。

我的名字也会出现在这份名单上的。顾亦琛的也会。但我们的名字,连出现在同一块黑 板上的机会都不会有的。

北京和云城,相隔的也不只会是几块黑板那么简单。

我看到她了。

她在那棵清香树下,在接受电视台的采访。也许明天晚上,或者今天晚上的昆州新闻里,就会有她的采访视频了。

天黑了,开始起风。今天会是一场大雨吗?

第六十三章 一线

昆州市的母亲河——盘龙江。

母亲,寓意着哺育,生养。能用母亲河来形容盘龙江,可见它对于昆州市的重要性。

在昆州市辖区内,盘龙江有地面径流近 400 公里,还只是主河道,不包括支流。整条江流经了整个昆州市下属的五个区,蜿蜒盘绕,曲曲折折。

虽然说不上汹涌澎湃,河水滔滔。但也是称得上绵延不绝,数十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断流,改道。从建国前,到建国后,再到改革开放,始终做到了河里有水,水里有鱼,润泽两岸。

历史上,直到解放前,盘龙江都是昆州人民的重要生活用水水源。各条支流,也是昆州农民的重要灌溉水源。

母亲河,就由此而来。

盘龙江源头在云城,发端于整个云州省最大的高原湖泊“云池”。属于“云池”的下游河流。从云城到昆州,或湍急,或悠悠,前前后后近 600 公里。

有江有河,自然就要有桥。没有桥,江河两岸的人怎么能“过河”,互相来往呢?

有了桥,就要有名字。

在昆州,“大铁桥”是个特例,它有两个名字。“大铁桥”是昆州人自己的叫法,是民间称呼,官方的名称是昆州“爱民桥”。桥上的建桥纪念石碑刻的名字也是“爱民桥”。

被叫做“大铁桥”因为这是昆州的第一座“铁桥”,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金属架构的铁桥,不是那种几根钢索拉起桥面,再铺上木板的铁索桥。

说是“大铁桥”,其实也不是铁桥,主体是不锈钢钢架,桥面也是钢板。只是老百姓叫习惯了,而且“大铁桥”,叫起名字来,也比“大钢桥”顺耳。

铁,就是广义上的金属代称。

“爱民桥”,因为这座桥是上世纪 80 年代初,昆州市的驻军帮助建设的。据说还是当时的驻军工兵设计,选址,按照部队的标准完成的。

云州省,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昆州,又是云城的西南位置。这里,曾经是上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那场“自卫反击战”的主战场之一。

作为主战场,肯定是不会少了驻军的。继承中国人民解放军“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驻军帮助驻地修的桥,自然是要用“爱民”来命名的。

“爱民桥”建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老的桥体早已经破朽。现在的桥体已经是翻修过多次后的“新桥”。但是最初的选址还是没变,“爱民”的名字也没变。2012 年最后一次翻新,还特意把这段历史和这个名字,刻在了新桥的纪念石碑上。

这里也算是老昆州人心里的“地标性”建筑了。昆州本地人都熟得很。

今天,是刘余川把许畅约出来的。约的见面地点就在盘龙江的这座“爱民”大铁桥上。

说是江,其实也只是一条大一些的河。水面上没有船。连日降雨,水流量不小,水也浑。这段河段的两岸,原本是昆州市的闹市区,现在却成了闹市区后的“僻静”地段。

站在桥面上,有淡淡的水汽弥散开,洒在刘余川和许畅的脸上。接到电话匆匆赶过来的许畅站到刘余川的身边,犹豫着如何开口。相识这么长时间,这是第一次,由刘余川发出了见面的邀请。而且还是在这么一个地方。

“你害怕你自己吗?”

首先开口的,却是是刘余川。

说话时候没有看向站在自己身旁的许畅,看向江面。

“害怕自己什么?”

一旁的许畅尽量让自己显得平静,心无波澜,但依然难掩自己的内心波动。

“害怕自己看不清自己,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

这是一个不那么实际的问题,很虚,不知道具体的指向是什么。好像就只是为了表达某种情绪。

“看见那边那个那人了吗?他用的那种捕鱼工具叫罾①,是一种很古老的捕鱼工具了。罾,上面是一个四字,下面是一个曾经的曾。这是一个象形字,表示的就是这种渔具的形状。几千年过去了,这个

汉字还能把本意保留下来,不容易。”

①注释:罾,是一种四方形的古老渔具。

刘余川的右手抬起来,指向大铁桥远处的一处河岸,一个身材粗壮的中年男人正在用一种四方形的渔具捕鱼。

上一篇:听雨桥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