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阴沉之人不会叫侍卫看见醉酒之态。君子如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他又想起前年春分,殿下弱冠,丰庆帝不赐封号,不赏府邸,小五在永熙宫里气的跳脚,他却安之若素。
今岁春至,群臣旧事重提。丰庆帝口头答应,转头便诏封他为“安南大都督”,“发配”到了千里之外的南州……
九州广袤,京城路远。
小四本以为自家爷终于能远离是非,偷个三年五载的闲暇,却不想吴相的手已伸得这般远。
南州早非桃源地。
“好在沈府的人没有察觉异常。”思及此,小四微微舒展眉头,“爷,只要咱不露锋芒,相府也奈何不了都督府。”
“不露锋芒?”萧西眸光浮动,凛然道,“谁跟你讲过这些话?”
小四面色微怔。若非此前宋离提及,他确实不能瞧得这么清楚,想得这般深远。
萧西眸中烛火轻摇,灼灼如灯照:“齐安淮还是宋离?”
“齐将军和宋姑娘?”小五想起北岗所见,大喇喇道,“说起他两人,我昨夜在北岗还碰到了,还真是到哪儿都形影不离。”
小四眼见萧西黯淡下神色,转头瞪了小五一眼,调转话题道:“小五,不是说白日里调查了宋姑娘吗?可查清了?”
小五有些不明所以,视线在他两人脸上来回片刻,颔首道:“爷,长洲城人皆知宋姑娘是十年前随她师父来的长洲,说是家乡连年灾祸,父母相继离世,是留她孤身一人。孙师父精通医术,加上有齐家照拂,两人很快在长洲城扎了根。对了,苜蓿山北有两座墓,一块碑上是她师父的名字,另一块是无字碑……”
“十年前?”萧西握紧腰间玉佩,眸光陡然一颤,“她家乡是何处?”
“家乡?”小五摇摇头,“这倒是没听人提起。”
案上烛火发出噼啪声响,萧西的眸光隐在暗处,许久没有出声。
小四回想片刻,轻道:“爷,之前听醉墨楼的伙计提起,说宋姑娘偏爱青州风味。或许是青州人。”
“青州?”萧西摩挲着玉佩耳语低喃,散乱的目光掠过他二人,又落向靠墙的香案上。三脚金兽香炉里腾起袅袅青烟,书房里浮动着回心草的香气。
“青州……”
“报——”
房中杳然无声时,门外忽而响起一道急促的脚步声,通报声紧跟着响起。
三人齐齐抬起头。
第十四章
“何事情急?”
萧西本就夜难成眠,半夜通秉是府中大忌。小四面色不善睨着来人。
来人抬头瞟他一眼,随即抖如筛糠,哆嗦道:“明大人,是、是落霞县衙有急件送来,说、说是务必立即呈到殿下面前。”
小四蹙起眉心:“所为何事?”
侍卫埋下头:“说、说是落霞连日暴雨,郊外房屋塌陷,数十户百姓被困家中,米粮尽绝,病痛祸延。县衙实在无法,只得派人来寻都督府。”
“可有伤亡?”萧西略显清冷的声音自不远处响起。
“回殿下,那人说已有多名妇孺受伤。落霞城中似已无余粮药草,再拖下去,怕会引起灾祸。”
萧西轻揉眉心,转身朝两人道:“小四,去请齐安淮。小五,整点行装,明日一早同去落霞城。”
“是!”
天公不作美,第二日早间,三人抵达落霞城时,阴雨斜丝依旧连绵。城中花谢草凋,天不见日,路上斜雨瑟瑟,人迹寥寥。
“这位小哥,烦请通报一声,安南都督府拜会。”
落霞县衙门前,春雨在门廊下坠出朵朵碎花,小四几人眯眼找了许久,才在暗沉的角门内侧瞥见一双倒竖的三角眼,随即躬身致意,递上名牌。
那人原本瑟缩着脖子不愿出门,瞧见他几人腰间的玉佩,立时整理衣冠,点头哈腰打开了门。
“几位大人在此稍候,小的这就去通报大人。”那人拱着手后退至门边,轻轻带上偏厅的门。
小四几人颔首谢过,各自落座两端。
在厅中一候便是半日,茶水续过三回不止,那位连夜呈送急文的落霞县令李冀仍没有现身。
廊外骤雨初歇,雨打芭蕉不成景。几人正要拂袖而去,门外传来断断续续的咳嗽声。小四抬眼瞥了一眼萧西的神色,随即坐回原位。还没来得及端起茶盏,偏门被人轻轻推开,一名身形佝偻、面色蜡黄的老者捂着手绢走了进来。
看清来人的刹那,小四蓦然沉下脸。
朝堂之上,入仕为官者不仅要文学武功,还需相貌周正。推门而入之人双目浑浊,脚底虚浮,断非县衙本人。
“小人李平见过几位大人。”
不等几人发问,那长者已经颤颤巍巍倾下身,作势欲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