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上宫垣(177)

作者:陶西莫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他的唇边漾过苦笑:“忌讳旁人忠君,成为帝王后,却指望旁人对己忠心,可叹,可笑。”

“萧氏后人忠君爱国,不知造反为何物?”丰庆倏地回过神,瞪着他道,“现下所行又为何?”

萧西的眼里掠过嘲讽:“陛下以为,璟儿今日所为是为谋朝篡位?挟天子以令诸侯?”

话音未落,门外忽而响起的脚步声。

萧西还没来得及起身,久卧在床之人忽地猛抱住床柱,凄声道:“慈觉!慈觉!”

萧西一怔,又倏地勾起唇角,投向丰庆的眼神里横过怜悯之色。

见他依旧不慌不忙,丰庆动作一顿,心头怔忪在见到推门而入的慈觉时攀至顶峰。

从来低眉顺眼之人在瞥见他的瞬间陡然蹙起眉头,脸上惊愕远多过于惊喜。待萧家子颔首示意,他才躬身步入堂内,先朝“二殿下”行礼,而后才转向他,淡淡唤了声“陛下”。

丰庆的眼里满是不可置信。

他并非轻信之人,自然知晓慈觉无父无母,了无牵挂。

慈觉是宫中可有可无的无名小卒,是他让对方平步青云,声名鹊起,萧西能允诺他何物?

若慈觉不忠,那戢羽卫……丰庆只觉心口似有凛凛朔风倒灌而入,冻得他喘不上气。

“慈觉,为何?”他浊目圆瞠,哑声开口。

慈觉抬起头,轻眨了眨眼,淡淡道:“陛下可还记得四公公?”

第八十一章

宫里的老人皆知,慈觉从小生活在宫里,是个天生地养的孤儿。

是以“慈觉”二字出现在贺瑜留给宋离的锦囊里时,萧西和宋离皆有些不敢相信。只他两人笃信用人不疑,是以自御书房前论过“山茶”后,他再未多问一句因由,直至今日听他主动提起。

四公公,萧西亦曾有所耳闻。

四公公原是施公公,是东宫大太监,先太子亲信。因跟在他身后的几个娃娃吐字不清,一来二去,施公公便成了四公公。

莫非慈觉也曾在东宫做事?他怎会毫无印象?

“你,你是?”听慈觉说出“四公公”三字,榻上之人浊目圆瞠,上气不接下气道,“你是东宫中人?”

慈觉不紧不慢踱步向前,思量片刻,徐徐道:“奴才生来无父无母,稀里糊涂入了宫,也不知如何在这虎狼环伺之地生存。永安三二十年的冬日比今岁更冷……”

明明在说苦念寒,他的眼里却染上了一层不自知的笑意:“四公公在东宫外头的墙角跟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奴才,他将奴才领回去,端水喂药,好吃好穿,好不容易保住小命,却在出门透风时,被明月郡主给撞见了。”

忆起昔年事,慈觉倏地翘起嘴角,轻快道:“明月郡主大怒,却不是为四公公私自留下奴才,而是见奴才弱不禁风,一看就是大病初愈,火急火燎就要去寻那些狗仗人势之徒替奴才出气。四公公苦心相劝半个时辰才让郡主消气。那之后,郡主便日日来……

“她央宫中嬷嬷给她做点心,每日皆送来四公公处。她素来用不完点心,如此自然瞒不过 嬷嬷。嬷嬷又将此事回禀给了太子和太子妃娘娘……”

窗外飞雪纷纷如席,慈觉驻足眺望许久,直到案头烛影忽明忽灭,他回转过身,泠泠道:“陛下,今日之明清宫,可容得下一名只吃不做的小儿?”

不等丰庆出声,他又道:“奴才本活不过永安三十二年,是先太子,明月郡主和四公公给了奴才重生之命。若是易地而处,陛下愿为犬为奴,还是为人?”

丰庆无心听他义正词严,视线在他两人脸上来回数次,忽地失笑出声:“如是冠冕堂皇,也不过是为寻个由头让你二人的大不敬之举名正言顺,与我昔日所为又有何不同。”

“由头?”萧西摆摆手示意慈觉退后,而后掏出袖中物,举起烛台,沉声道,“何须由头?陛下且看清楚,可还认得这字迹?”

瞥见《自罪书》三字,丰庆的眸光猛然一颤。

吴子昱怎会留下此物?他明明……是了,送吴子昱“出城”之人是戢羽卫。

他心口骤沉,不及出声,又听萧西淡淡道:“若将此物昭告天下,陛下可还能安坐龙椅,高枕无忧?”

“你意欲何为?”他双手蜷握,哑声开口。

戢羽虽反,潜鳞之忠依旧不容置喙。只需安抚住眼前人,回到京城,事情便有转圜的余地。

萧西盯着他忽闪不定的浊目,一边慢条斯理收起信笺,一边徐徐道:“儿臣所求不难,陛下既已醒来,便劳陛下随我二人同去西凉,亲自拜谒定远大将军墓。三叩九拜自呈其罪后,若陵前青叶飘落,父亲允你偷生,儿臣会送陛下回京。”

上一篇:锦绣灰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