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骨枯(44)

作者:吴若离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他不敢再看笑话,毕竟自己就是笑话,灰溜溜地回去办公务。

周大人不肯叫人扶,催殷若先上。

殷若个子没他高,但人家力气大腿脚灵活,轻松借点力就翻上去了,还能叫马儿乖乖地靠近上马石,方便大哥搭上来。

“大哥,你抓着我衣衫,坐稳了。”

周青云咳了又咳,不敢造次,两头各掐住一点点。

没有马鞍,殷若怕他坐得不舒服,骑得并不快。守城门的几个小兵不认识他俩,但巡到此地的壮班不会忘,有他们帮忙开路,不用停下来啰嗦。

城外的路不好走,马走得再慢一些。

“大哥,真有那一条吗,我怎么没听说过?”

周青云惊喜,反问:“你背过《大闳律》吗?”

“没有,看过《律令直解》

官方出的律令注释版

。”

“这个更好。方才那条是我编出来的,吓唬吓唬他。”

“哈哈,果然如此。”

“搬是真要搬,他们凑得太近了,不合规矩。衙门里都是要紧事,隔墙有耳,叫有心人听去了到处传,不好!”

“有道理。大哥,你喜欢做官吗?”

周青云还没答,她接着说:“我师兄讨厌这个,他说官字两张口,一张口要钱,一张口要命,管富人要钱,管穷人要命。”

“他是什么样的人?”

提起师兄,这姑娘喜气洋洋,兴奋地说:“他文武双全,是宏拓九年的进士,他不愿意做官,为达成父亲遗愿才去考功名。他跟我共一个师傅,学的是剑,武艺还不错。他为人正义,见不惯这些昏天暗地的事,因此我们……”

“他叫什么名字?”

“姓千名渺。”

“名万里。”

“大哥怎么知道?”

“猜的。”

殷若又咯咯笑,高兴地说:“想来你们有缘。”

“他家里有人做官吧?”

“叔叔伯伯在军中,两个千户,一个百户。他爹去得早,生前只做到总旗官。他母亲是读书人家出来的,因此教他要习武,也要念书。”

“他母亲对他寄予厚望。”

殷若没往深里想,应道:“是,因此他没去武举,先考了功名。”

虽然捧了这位师兄的才情,但在武艺上只说“还不错”,想必差她自己许多。这个千万里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因此借孝顺之名,扬长避短,躲过武举。

周青云不留神发出了一声笑,怕她追问,忙说:“一会我在里边问话,你到外头看着,以免有闲人靠近。”

“好!大哥放心。”

第23章

潘山乡离城近,因此好做那进城的生意,稍微赶一赶就到了地方。人也特别好找,路边锄地的老农一听这个名,就指着不远处冒烟的方向说:“来得及。”

这话也对也不对,来得及是人还没下葬,来不及是人在棺材里。

棺材四周哭哭啼啼的人里没有老妇,周青云心凉了半截,殷若在嘈杂声中不停地凑到人前搭话,没一会就喊:“大哥,我们该走了。”

周青云出来,望着坡下叹气。

“大哥,怎么了?他到了这年纪,又有一副好板,还有儿孙烧纸守灵,算是善终啦!”

“找不着人,这一时半会,我也没主意了。”

“找着了呀!”

周青云愣神的工夫,她直接从路边往下一跃,抓着这竿竹借点力,顺利晃出去,蹭到了下一竿。她只靠这三下就到了水塘边,对着塘对面蜷缩的身影喊:“江婆婆,江婆婆!”

看起来像是干草的一团动了动,渐渐升高,露出人形。

“大哥,我先过去,以免她掉进水里。”

等周青云绕啊绕,绕到那边,老人家手里的馒头只剩了一小半。

瘦得可怕,像是紧紧巴巴蒙上一层薄皮的骷髅,指骨像是要戳破扎出来似的。头发全白,乱糟糟的,头顶一带少到盖不住头皮。

烂蒲鞋,裤子上补丁盖补丁,上衣更破烂,两边袖子加起来都凑不够一只的份,她用稻草胡乱扎了个披风样式罩在上面,隐约露着黄到发黑的皱皮。

周青云一见她这模样就明白了——老头死了,儿女没打算再认她,兴许他还没死,他们就把她赶出来了。

他蹲下来,大声问:“老人家,你还记不记得方画,方芝?”

江婆子愣了一下,抬起头看他。被刀疤穿过的右眼泛红浑浊,只有左眼还能用。她眨了眨眼,含含糊糊答:“她可不是好人。”

“她年轻时生得什么样?”

江婆子垂眼看馒头,手不动,脑袋凑上去啃一大口,慢慢嚼,就是不答。

殷若又掏出一块饼塞给她,还拿话哄她:“你要是好好地告诉他,我们带你回去吃牢饭。”

上一篇:檀香记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