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云阕(94)

作者:苏易桥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先去看玉娘她们吧。”我随口答道。

张良娣要的史论诗文大略十余卷,我叫宫婢放下便关好门扇,房里只余我们三人。

张良娣颔首一笑,虽年近不惑,仍留几分倾国之姿,“多谢了。”

我思索片刻,仍掩不住好奇,坐于书案之前,倾身问着:“这些东西,想来不是张娘子要看的?”

“是给裴小娘子的”,她放下粗粝的陶制杯盏,指尖轻盈,“玉娘照顾她的起居,我总归闲时居多,就教她读书作诗。”

“张娘子有心了。”我忙点头致谢。

她轻轻抬手,“守礼的事,我都知道。还要托娘子给婉儿传话,叫她不必困于心魔。宫中身不由己,心不由己,她没做错什么。”

“至于守礼……”她仍是轻声细语的,神情里的悲悯极为克制,“每月杖刑,我这个做阿娘的帮不上他什么,有房氏在他身边,我也是放心的。”

“张娘子……”

我有心想要安慰,却又觉得实在多余,她这样一个洞悉世事的聪明人,也不需要这些。

“叫我敬文,或者文娘便是”,她款款一笑,“你和婉儿都于我有恩,不必这样客套。”

“那文娘也可唤我团儿。”

她点头轻笑,“团儿可要等玉娘她们回来?怕是还需一个时辰。”

我心中估量了时间,便只能摇头道:“还要去讲经,就不等了,改日再来看你们。”

讲经近一个时辰,待掖庭娘子悉数散去,我才缓步而行,走到宣城公主身前。

她听罢也并未离开,一脸了然。

我从袖中取出一方绢帕,郑重地递给她,“贤首国师亲手抄的《心经》,陛下加盖了她的私印,公主好生收着。”

她端身半跪,抬手过眉,轻轻接住绢帕,“多谢韦娘子大恩。”

“娘子”,我正要与宣城公主再寒暄几句,阿暖从远处跑来,将我拉远些才开口,“楚王又出事了。”

“怎么了?”

我很是惊诧。自他出宫开府,已半年无事,我还以为他早收了性子,学会了他父兄的审时度势、明哲保身。

“上官婕妤遣人知会,今日皇嗣五子进宫请陛下安,到应天门时,楚王与金吾大将军武懿宗发生争吵,之后楚王便高声责骂‘此乃吾家朝堂,干汝何事’,皇孙要劝阻时已经来不及。”

“你说什么?”

我不敢置信。“吾家朝堂,干汝何事”,这种扬李抑武的话,陛下最是忌惮。况且,如今哪里是什么李家朝堂!

“陛下是什么反应?”

阿暖面色含忧,摇了摇头,“上官婕妤未言,只说叫娘子去东宫知会一声,晚些再回嘉豫殿。”

“怎么这样风风火火的?”

李旦抬头看到我直冲冲地闯进殿内,不觉停下了手中的笔,压下满脸惊乱。

我坐在书案旁,将婉儿所讲一一说给他。

“此事为真?”他似乎也极不愿相信,微微摇着头,“三郎素来要强,几年来我一直循循善诱,可还是没能磨下他的性子。”

“其中关键,正是陛下心中芥蒂,一定不会就此平息的。”我粗声喘息,有些没好气地抱怨。

三郎今日的事,我的确生气。他不过八岁的年纪,能说出这样的话,陛下会怎么想?

八岁孩童之言,岂非为父母所教?

一时的意气风发,又不知要连累东宫多少人。

双手被他覆上,力道和暖意同往昔一般渐次传递。

“我知道此事严重,可既然已经发生,生气也是无用。我会上书请罪,杖责三郎的。”

我转身看向他,却见他眉头微动,其间的剑纹轻轻战栗,春水眸中波澜渐起。

也只有面对至亲之人,他才情绪外露。

我点点头,强迫自己压住心中怒意,“记得要过两日再上书。”

“我明白。”

他见我半天没有反应,用力握了握我的手背,轻言轻语地说道:“李光顺的死、李守礼的刑,对三郎刺激很大。他今日之举,也许是压抑了许久,你心里就别再怪他了。”

我突然缓过神来,一直怨恨着三郎的冒进,却从未站在他的立场上想过。

他才八岁,就要面对堂兄因自己而死伤,武姓诸王横行霸道,心中愤懑自然难平,这也不是父兄的劝导就能改变的。

“武懿宗原本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恐怕今日是故意激怒三郎。”

过了许久,我才缓缓开口,像是为三郎的莽撞开脱,也像是为我的怨愤开脱。

他的目光灼灼,带着几分玩味,像是顷刻间就看穿了我的心思,“武家宗亲,倒只有驸马武攸暨、恒安王武攸止秉性淡泊些。”

“你也看过了驸马的那篇《请降王位表》?”

上一篇:大宋女捕头ll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