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的时候,元军攻陷临安城,俘虏了太后和幼帝,就是我的二哥赵显,还有文武百官,北上大都……我对临安城最后的记忆,便是满城残垣,血流成河,烧杀掠夺……”
赵禀目视着前方,声音很轻,像雪花落地。
“我和大哥被陆丞相救下,逃去了福州。幼帝被俘,丞相不愿承认今朝亡国,就复立我大哥为新帝……”
“这个风雨飘摇的‘小朝廷’,节节败退,一路南下,还想着重振旗鼓。不断有将士牺牲,不断传来哪座城沦陷的噩耗。元军攻势凌厉,我们败得惨烈,后来福州又失守了,我们就辗转逃离到海船上,顺着海岸漂流南下……”
“新帝自幼孱弱,根本经不起颠簸流离的逃亡生活,第二年,抱病辞世,”
“我便成为了下一个帝王,”
他似露出了一抹极尽苦涩的笑。
“前朝的,最后一个帝王。”
有一个地方,赵禀唯恐谁对他提及。那是一场极具摧毁性的梦魇,是残忍剜在他心头,二十年来来折磨他的利刃。
崖山。
一座孤零零的海岛,孤零零地坐落在茫茫大海里,孤零零地矗立在浩瀚涛浪中。从那里,遥遥可以望到模糊晦暗的海岸线。
是宋军最后坚守的阵地。
陆丞相负责征集粮草,组织将士修建防御工事,偶尔闲暇下来,他会耐心教赵禀读书写字、兵法文韬;丞相一直相信宋不会亡于此,他寄全部希望于赵禀,一直在等待重返中原的时机。
可崖山只是一个小岛,一切供应都要依赖海南。元军封锁了海口,切断了宋军的水源,将士们口渴难耐,只得以海水解渴。海水苦涩,入腹烧脾,士兵们上吐下泻,很多人由此病倒。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我躲在甲板下发抖。那里永远都有一股潮湿的霉味,混着海水的苦涩味道,但我喜欢将自己藏在那个角落里,好像这样,便能与世隔绝了,”
“我看到,丞相逆着光向我走来……依稀听到,外面的满是战火和厮杀声……”
……
……
“官家,”他将小赵禀轻轻扶起,疲惫地说,“国亡救不得……”
“老臣死有余辜,决不投降,但也……不想再苟且偷生了……”他一字一句,声音如往昔一样沧桑有力。“甘愿以这一片赤胆忠心,为国殉葬。官家,身为一国之君,你也有你‘道’要守……”
丞相抱起大哭的赵禀,走到船舷。他本想让赵禀与他一同跳海殉国,临到最后,却犹豫非常。
“罢了……”他叹息,“稚子无辜,何苦负千钧……”
他拿绸布将传国玉玺系在身前,正准备一跃而下。
却听到背后传来稚嫩的童声。
“我愿同丞相一起赴死,”小赵禀擦干眼泪,坚定道:“君王死社稷,这是我的责任。丞相是英雄,自是气节壮烈。我虽仅为孩童,却也不想弯下脊梁。”
丞相惊讶地望着他,目光不再麻木灰暗了。
小赵禀忍着惧意,说:“没有脊梁,民族就垮了。今日我们命绝于此,肉身虽死,然精神不垮。往后,一定还会有人继承我们的忠义,为天下长治久安而斗争……今日赴死,赵禀没有遗憾。”
丞相认真地看了他半晌,蹲下来,向后伸出双臂。
他让赵禀趴在了他的背上。
——官家。
陆相一手托着身前玉玺,一手托着身后的他,眼前是茫茫大海。
——若有一线生机。
赵禀怔愣。
——那就好好活下去,与仁人义士们,共匡正天下罢。
他抱了必死的决心,带着玉玺,葬身海底。
“海上风浪交加,浪头一下下打来,几欲将我席卷,我孤身抱着浮木,没来由地想要求生。我拼命向远处挣扎,游一步,便呛一口水。我看不到岸,我离海岸太远了,模糊的视线所至的终点,那条海岸线永远在倒退。可我知道我不能停,因为,赵禀活下去的意义,就是孤注一掷,”
“筋疲力尽的时候,我回头,看到元军密密麻麻的箭雨,划破丹霄彩霞;我看到,他们的火炮落在水面上,炸起了好高好高的水花,看到宋军舰燃起熊熊大火……我看到,十万军民投海自尽……”
那年,我不到八岁,亲眼目睹故国军民以死祭国。只我死里逃生,苟活在这世上。
这么多年,我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午夜惊醒,尽是噩梦。合上眼,好像尽是崖山的画面,是曝晒的烈日,是淋漓的鲜血,是硝烟和战火,是翻涌着的几欲将我淹没的咸腥的海水……
我苟活于世,曳尾涂中。唯一的信念,是我以前朝末帝之名的使命与重任,它们如磐石一样重重地压在我心间,令我难以喘息,却也是撑起我身躯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