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珊点头应下,这就往外走,出了寝殿,未曾想在猗兰殿宫门前被拦下了。
把守的太监口吻倒很客气:“姑娘要什么,尽管吩咐奴才们,奴才们替姑娘跑腿儿。 ”
珊珊涨红了脸儿,琢磨片刻,扬声问他:“皇后娘娘凤体欠安,难道说禁了足,就连延医问药也不能吗?”
“这是哪里的话!”太监忙请她稍安勿躁,一面支使一个年纪小些的内侍麻利着跑一趟。
珊珊还道他是要去请皇帝的示下,也不知孙秉笔那里打不打发得了,谁知不过少顷,那名内侍果真领着位六品院判返来了。
这位副使大人虽不如高院使常在御前供奉,但一样熟谙内宫里的规矩,携了个药童儿同行,自己背了诊箱,对着这位中宫跟前的大宫女略一颔首,便请她引荐进门。
至此,仪贞企望探听皇帝动向的门路被堵得严严实实了。细想也合情合理——正当年的帝王咳了血,除却少数心腹臣属外,确实不宜再漏出一丝一毫的风声。
她忧心忡忡地坐在珠帘后面,没教院判诊脉,听着代为应答的慧慧向那位太医索要来什么补心安神丸,后来拿黄酒化了予她饮服。
她笃定慧慧二人不会害她,只是不了解这些药丸子几时起效,连酒意加持亦不觉得如何,这一晚她前所未有地失眠了。
第二日、第三日,平淡无奇的日子如静水深流,没有任何异动散入猗兰殿。仪贞提着的那口气似乎可以稍稍松懈些。
她的起居同样未曾发生任何改变。从前要个什么现成没有的东西,还得差人去取一趟,而今仅需开个口,连迈腿的工夫都省了——若非如此,殿外伺候的小宫人甚至不清楚,皇后娘娘被禁了足。
八月桂盛开的时候,铁面无私的把守太监尚送了两瓶极繁茂的花枝进来,任凭珊珊怎样软磨硬泡,终不肯透露可否得了谁的授意。
仪贞醒来,正听见她同慧慧悄声抱怨,便出声道:“花儿香不就好了,何苦去为难别个。”
珊珊吐了吐舌头,走到她跟前来,笑劝:“还早呢,再睡一阵吧?”
“睡饱了。”仪贞摇头:赋闲一个多月,前头连夜失眠欠的觉断断续续地补了回来,不过白日里瞌睡毕竟不踏实,闭眼睁眼皆是昏昏沉沉的。
她握着梳子,一面梳头,一面走到花瓶前,不等细嗅,先忍不住挥手扇了扇,惊异道:“浓得叫人身上要起疹子了!”扭开脸,简直欲呕。
慧慧心中莫名一跳,不假思索地捧了那两瓶花往外去:“咱们开了窗通通气儿吧。”
作用不大。今岁的桂花格外肆虐,门内门外都弥漫着重峦叠嶂的馥郁。
仪贞手撑着妆台,慢慢在凳子上坐定:“不必折腾,它香就任它香。”端起温热的茶水抿了两口,接着对镜自照:“我好像,变难看了…”
“怎会?”皇帝的眼睛借由镜面与她相望,眸色的波光潋滟掩不住讥讽:“长相思,摧心肝。心肝全无的人自然免受憔悴苦楚。”
“啊!”她愤懑地叫喊,胳膊撞击在坚实的木料上,浑身一挣,这回是真正惊醒过来,放眼四顾,天色确实已经大亮,珊珊确实正与慧慧低语,窗前的桌案上确实供着极香的桂花,唯独皇帝不曾在。
蒲桃从外头走进来,说:“孙秉笔传陛下口谕。”
仪贞精神一振,忙下地与众人一道行礼恭聆——“今夜在永宁宫赏月,让皇后早些过来。”
明明是喜出望外的。她笑盈盈地接旨遵命,又站直了身子,受孙锦舟的礼。孙锦舟显然是重得帝心,不劳她发问,主动提及圣躬早就大安了,多亏高院使妙手仁心,如今陛下理政一如往常;朝臣们每日奏禀事宜数以万计,国本之立相较而言,倒也不算迫在眉睫。
后头这半截就全仰赖慧慧的情面了。仪贞心里拎得清,秉笔太监惯常绝不妄议这些。
她向孙锦舟道辛苦,又谢过他的美意,支使慧慧请他下去喝茶,便于二人一聚。再吩咐珊珊与蒲桃去打理衣裳首饰,铺排得有声有色,自己独留在屋中时,却发觉满宫的喜气洋洋恰如熟透的果实,沉甸甸喘不过气的甘美坠地,最终竟酿出一汪酸苦。
大约是太久没能相见了,她一想起皇帝,居然全是梦魇里那般模样。
永宁宫多年不开宴,冬暖夏凉的妙处不知是否已更改。仪贞自己拢了鹤氅不算,又特意把给皇帝做的一袭披风装起来,一并捧着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