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言心中涌上巨大的恐惧,他握紧手中的剑,屏住呼吸,直直盯着云夫人。
他不认得云夫人,可是这并不能说明,云夫人也不认得他。
“裴言、裴言。”云夫人念了两声,“我知道一个叫裴言的人,却不是他。”
裴言浑身松懈下来,好似身上的禁制解除,终于能够动弹。他松开手,只觉一阵阵地发颤,低下头,看到手指在细微地抖动,抿着唇把手藏到衣裳下。
“云夫人认得的是六皇子,也叫裴言。”
容知县显然了解内情,给谢亦云解释,又纠正道,“也不算认识,只是云家和何家有渊源,当年何妃娘娘生下六皇子后,云夫人跟随母亲进宫探望,见过六皇子一面。”
转而对云夫人笑道,“那时六皇子刚刚出生几天,如今十多年过去,六皇子就是站在你的面前,你也认不出来。”
原来是六皇子,谢亦云恍然。
书中写到过六皇子,却没写出他的名字,原来叫裴言,和言弟一个名字。
这位六皇子,也是书中的一个炮灰。
他出生时眼瞳为绿色,被视为不祥,爹不疼娘不爱,十二岁到徐州,二十一岁又遇上厉国入侵,在平阳县郊外被两个厉国小兵杀死,当时他身边只带着一个管家。
易大将军得到消息,带兵赶到时,只来得及给他收殓尸体。
书中写到这些,是因为后来发生一件大事,与之有关。
如今的太子即位之后,改年号建永,有一年出巡到徐州,想起这个弟弟,怜惜他死于非命,于是在平阳县开设法事为他超度。
正是在这场法事上,建永帝遭遇刺杀,男主舍身相救,从此之后,深得皇帝信任,官位一步步高升,仅仅三年,已官居一品,手握重权。
谢亦云思绪迅速转了一圈,目光落到裴言身上,脑中忽然冒出一个念头。
言弟终日以斗笠遮面,不会是眼瞳有异吧?而且言弟和六皇子一样,都住在府城。
但一转念,她就知道自己想错了。
书中写着,元正三十一年,厉国兵从平阳县撤退,有两个小兵不小心脱离大部队,恰好遇到六皇子带着管家在郊外,于是杀了他们,并把他们身上的财物搜刮干净后离去。
易大将军赶到后,发现六皇子惨死,十分愧疚自己未能赶早一步,命令士兵在周围四处搜寻,希望找到杀害六皇子的歹人。
歹人没找到,却找到了一个目击证人,是附近的一个村民,当时躲在草丛里,把那两个厉国兵杀害六皇子主仆的过程看得清清楚楚。
据他说,两方相遇,只一个照面,两个厉国兵就把六皇子主仆砍翻在地,搜走财物,又在他们身上连补十几刀。
易大将军对着六皇子的残尸,悲愤莫名,急令行军,一个时辰后赶上厉国军队,双方激烈交战。
此一战,易大将军损失士兵数万余。
十二年后,建永帝在平阳县说起这段往事,声泪俱下,感叹六弟死后都不得全尸,于是生出心思,开设法事为他超度,由此引发后面的种种剧情。
不过那时已经是建永七年,男女主早已成亲,这些都写在番外里。
再三年后,到建永十年,男主官升一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至此全文完结,男女主从此幸福美满地生活。
书中所写在谢亦云脑子里一闪而过,她的关注重点在六皇子。
六皇子和两个厉国兵一个照面,一招未过就被杀死,很显然,言弟虽然和六皇子一个名字,却不是他。
言弟武功绝世,两个小兵,怎能杀死他?
以言弟的武功,在数万军中,恐怕也是来去自如。
先前她疑心言弟是六皇子,是突然冒出的一个念头,再一细想,立即打消了疑虑。
不过容知县说得不对,云夫人既然见过六皇子,不管多少年过去,她都能认出六皇子。
六皇子的绿色眼瞳,整个吴朝独一无二。
容知县说出此话,那就是不知道这件事。
“我当然认得出,一眼就认得出。”云夫人果然反驳。
裴言藏在衣裳下的手攥紧,把头往下低了一点。
容知县摇摇头,不和云夫人争辩。
云夫人十八年没见过六皇子,又怎么认得出?
谢亦云想通其中关节,知道身边的裴言不可能是那个六皇子裴言,马上对六皇子失去兴趣,注意力转到云家和何家上。
这两家都是吴朝有名的将门,一个云大将军,一个何大将军,镇守边关,战绩无数,天下哪个不知,哪个不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