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生拉出了板车,将豆子和装豆腐用的木桶都放上去。同放上去的,还有沈杳。
“娘,您也坐上来,我拉着你!”沈春生拍拍板车,示意吴婆子也坐上来。
吴婆子撇撇嘴:“我不坐,又没多少的路。赶紧的,你先把车拉到你大伯娘家去,把她的豆子装好。”
沈春生领命,拉着板车就往大爷爷家去。
“慢点,你慢着点!哎哟,杳杳还坐在上面呢,别摔倒了!”下坡的路,车轱辘滚的飞快,瞧的吴婆子心惊。
而正坐在板车上的沈杳,感受着疾风,竟觉得刺激无比。
原来这就是孩子们的乐趣吗?确实好玩。
坡路短,只不过一瞬就回到了平地。沈杳却意犹未尽,她好想再来一次,再体验一下面对疾风的飞速滑行。
可她是个大人,怎么能玩这么幼稚的游戏?
罢了,忍忍吧。
吴婆子追过来的时候,大奶奶家的黄豆已被装上了车。
“大嫂,你坐车上去!”
“我不坐,我又不是老的走不动路。给春生省点力,咱妯娌走过去!”
“成!”
沈春生在前面拉着车,吴婆子与大奶奶在后面走着,边走边谈着天。还没走出村,就遇到挑着木桶的姚婆子。
“桂兰这是去哪呢?”
姚婆子将扁担颠了颠,笑道:“前儿个我闺女婆家村里也起了塘,她昨儿个给我送了鱼来,顺便带来了十斤黄豆,让我帮着去庞骆庄打点豆腐。三嫂,你们这是这哪?”
“巧了,我们也去打豆腐。这豆子你也别挑了,放板车上去。春生……春生!”
又是两只木桶被绑到了板车上,沈杳往边沿挪了挪,背靠着木桶,看着她奶们聊天。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三个活了大辈子的妇人走在一块儿,那更是有说不完的话。
什么谁家的鸡养的不好啦,谁谁谁好吃懒做啦,谁家婆媳妯娌不对付啦,一聊起来就没完没了。
沈春生不敢走太快,故意放慢了步子等老娘。板车上的沈杳,也竖起了耳朵听她奶说八卦。不止听,还听的津津有味。
可惜刚要听到劲爆的地方,一行人就到了庞骆庄。
豆腐作坊的主家姓李,见春生过来,赶忙上前帮着卸东西:“你来的巧,前一屉的豆腐刚做完。”
“那感情好!”
作坊的老板娘也迎了出来:“呀,你家这丫头生的真好,几岁了?”
“孃孃,我马上五岁了!”沈杳跳下板车,笑着答话。
“啧,你家这丫头,不光模样好,性子也好。大大方方,一点也不怯人。不像我家那个,都六岁了,见着个人就往我屁股后躲!”
吴婆子刚过来,就听到老板娘的话,笑道:“六岁还小,怕生是正常,等长大了就好。”
“哎,希望吧!石磨我刚洗好,你们先磨豆子,我去洗锅。”
泡发好的黄豆早已沥干了水分。吴婆子舀着豆子一点一点的添到磨孔里,沈春生推着石磨。
磨好的豆浆需在纱布里过滤掉豆渣,才上锅用慢火熬煮,直到表面结了一层薄薄的豆油皮,便可灭了柴火。
稍稍冷却后,由李师傅点着卤水,老板娘搅动着豆浆,使卤水与豆浆均匀混合。
半刻钟后,豆浆凝结成嫩滑的豆腐脑。吴婆子找主家要了个小碗,舀出一小碗给沈杳解馋。又给带来的小砂锅盛满,放到了板车上。
锅中余下的豆腐脑,让它继续凝结。
主家瞧着沈杳长得讨喜,主动给她的豆腐脑里添了些盐和酱油。沈杳礼貌的谢过,端着小碗给吴婆子跟沈春生都喂了一口,才蹲到屋檐下,美滋滋的吃了起来。
吃完了豆花,沈杳拿着碗到井边洗干净了才还给主家。
此时的豆腐脑已经彻底凝固好,老板娘正趁热将其放入豆腐槽,一抬眼,瞧见进来的沈杳,笑道:“你家这孩子,真是懂事又能干,碗都给我洗干净才送过来。”
“这也值得你夸她?哪家孩子不是这么懂事的!”吴婆子嘴上说着不值得,心里却是喜的紧。
论起她们家杳杳,那真是找不到比她更懂事聪明的孩子了。
装入槽里的豆腐盖上纱布,再用木板压实,如此还要再等上一刻钟,豆腐才算彻底成型。
等待豆腐成型的时间里,沈春生帮着将石磨里的豆渣全都扫了出来。在粮食不够吃的年代,豆腐渣是可以用来填饱肚子的。
成型的豆腐全部切成了块,至此,豆腐算是全部做好了。
沈杳一行人到家时,徐氏妯娌已将昨日的那条大草鱼去了鱼皮和鱼骨,挑出刺后剁成了鱼肉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