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安犹豫片刻,竟真的拱手告退。清瑶看得眼皮直跳,心中暗道不妙。
果然,皇帝陛下案上的青花瓷茶盏很快就碎了一地。就在清瑶忍不住为自家主子手中那难得的白玉镇纸哀叹时,她竟将手中的东西放了回去。
清瑶顿时松了口气,却直直对上了楚灵均的眼神。
“姑姑,他欺负我。”
哎呦,谁敢欺负您呢。朝堂上那帮老臣,可是恨不得绕着您走。
清瑶虽然知道事情原委,但心里总不免偏向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人,急急出言安慰。见她怒气稍解,才劝道:“想来,乐安王殿下也是想为陛下分忧——这份心意总是好的。”
“你瞧他那副样子!我才不要他的好意。”
清瑶再劝:“陛下待乐安王和善,不希望他拘于俗礼。可殿下到底是臣子……恐要遭人非议啊。
楚灵均这回听进去了,心里的气消了,开始懊悔自己对兄长说了重话,在侍女面前落了他的面子。
皇帝是不会道歉的——但为了不让乐安王遭君王厌弃的流言传遍宫廷,她遣人从皇帝的私库中选了礼物,令清瑶亲自送过去,以示信重。
清瑶领命出了殿门,却在廊下看见了一道极为熟悉的身影。
朱衣玉冠,倜傥若神,正是乐安王殿下。
楚怀安在瞥见清瑶出来之后,忙提着衣摆飞快上了台阶,匆匆向清瑶拱手一礼,迟疑问道:“尚仪,不知陛下……”
“陛下已然消了气,正批奏章呢。”清瑶看出了他脸上的担忧,更加不解他此番作为,问道:“殿下既然心中放不下,刚刚又为何要离开?”
“我……”丰神如玉的青年垂下凤眸,得体而规矩地向临华殿的方向施了一礼,“不敢逾越。”
他的声音极轻,不像是回答旁人的问题,反倒像是在警醒自己。
“天气渐凉,还望尚仪提醒陛下添衣。”
“下官定然尽好本分。”
年长的尚仪女官看着青年逐渐离去的身影,又回头瞥了眼高大巍峨的临华殿,幽幽叹了口气。
好端端的,这是闹什么呢?
她作为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女官,算是少数几个知道楚怀安身份的人,深知兄妹俩的情谊深厚,非常人可比。
好不容易没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又得了丹药,不必受天人永隔的苦,怎么偏偏又闹起来了呢?
第61章 悟黄梁(三)
公事谈完之后, 天底下最尊贵的这对堂姐妹难得放下政务,聚在一起煮了壶茶。
永宁郡主轻哼一声,看出了皇帝的心不在焉, 立马拿出为君分忧的架势, 道:“陛下心情不佳?”
皇帝不答, 只支额长叹一声。
“难道是为了云州的灾情?”
“昨日洛含章已然递了折子回来, 受灾百姓业已安顿。”楚灵均摇头, 抬手为对方和自己各斟了杯茶,道:“阿姐觉不觉得, 怀安性子越来越冷了。”
楚令仪端茶杯的手一颤,吃惊地望向她, 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乐安的性子不是一直这样吗?逢变之后,性子冷清了些,倒也正常, 陛下怎么忽然这样发问?”
“啊?”楚灵均比她还要吃惊——可是阿兄待她一直都很温柔体贴啊,哪里冷清了?除了最近这阵, 阿兄对她可谓是百依百顺。
“陛下竟不知道吗?乐安冷美人的诨名都要传遍六部了。”见她果真不知,楚令仪有些促狭地弯了弯眉, 道:
“不单是吏部, 就连我手下的小吏也不敢往他跟前凑。每每与吏部交接,都要我费心费神地逮人过去。”
楚灵均大为震惊,回过神来后,便又恢复了宠辱不惊的神色,略带些不满地开口:“怎能随意给大员起这样轻佻的诨名。”
楚令仪一挑眉, “其实,这诨名还有一番渊源。”
说完, 便将手中的茶盏搁回了矮案,笑盈盈地望向对面之人——显然是等着楚灵均主动发问。
楚灵均却不上套,慢吞吞地捧起刚刚泡好的西山白露啜了一口,便悠悠然移开目光,吩咐周边的侍女再拿碟糖渍梅子。
“陛下不如少时有趣了。”楚令仪有些遗憾地叹息一声,这才道:
“林相家的小女儿,自中秋宴上惊鸿一瞥后,便深深仰慕起了乐安王的风采,接连半个月都堵在他回家途中倾慕心迹——”
楚灵均心中涌起些微妙的不舒服,身不由主地蹙起了眉。
“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众人为此叹息不已,故有此名。”楚令仪收了手中的这扇,含笑望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