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已是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景象,一片破败荒凉之象。
乡村茅舍,断壁残垣,多处已人烟绝迹,鲜少能见到房屋上空出现袅袅炊烟。
直到傍晚,他们赶到一处小市镇。
算着路程,已是出了合浦县,进入河州。
他们这一绕,接下来就要穿过河州,再入池州,继续南下崖州。
这一处小市镇,虽看着不甚繁盛,却难得的还有一家挂着黄色酒旗的宿家在开门迎客。
那酒旗虽然破旧,但此时看上去却分外的醒目惹眼,又可爱至极。看得人心都热乎了起来。
几人挥鞭拍马,向着那迎风招展的黄色酒旗奔驰而去。
不多时,众人入得院内,里面有一老叟迎了出来,笑道:“几位贵人,吃饭还是住店?”
连玉率先“嗞啦”一下从马上滑了下去,急道:“住店,住店。”
那老叟道:“小店吃食粗陋,宿处也是茅屋,贵人们不要嫌弃。”
连玉摆手道:“不嫌弃,不嫌弃。快,水在哪里?我快渴死了。”
老叟热情道:“姑娘里边请,小老儿这就给姑娘泡茶。”
这一路走来,邪门得连个小水坑都没有,更别说溪水河流,把她渴得嗓子都要冒烟了,哪里还能等得烧水泡茶。
她一把扯住前边带路的店家,叫道:“老伯,等不及了,水缸在哪里?麻烦指个路。”
那老叟抬起手,向着东边一处茅草屋一指,道:“在厨房。”
那处茅草屋顶上,正有一缕灰白色的炊烟飘飘摇摇升空而起。
连玉心中懊恼,暗骂自己一句“愚蠢”,水缸不就是在厨房吗,还能在什么地方,看看屋顶上的炊烟不就找到了,真是浪费时间。
她立时蹿了进去。
那水缸就摆在厨房的门口内,上边盖一个竹片制成的盖子,盖子上放一个湿漉漉的水瓢。
连玉一手抓水瓢,一手掀开盖子,舀了一瓢清凌凌冰凉凉的水,就对口咕噜噜灌了下去。
一个老妇人的声音在旁边响起:“唉哟!哎哟!这小姑娘怎么能喝这么凉的水啊,现在是寒冬腊月,伤身体的哟。”
直到这一大瓢水喝光,她才终于舒畅了几分,把罩在脸上的大水瓢拿下来,向声音来处看去。
却,只看到一个宽广的胸.膛。
她慢慢抬起头,视线顺着胸膛往上移动,好粗的脖子,好茂盛的胡子,好黑的脸,好大一双牛眼。
水缸的另一边站着一个人高马大、身宽体胖、虬髯满面的大汉。
那大汉正瞪着一双铜铃般的眼睛,静静地看着她,悄无声息,身上散发出一种刀口舔血的气息。
第55章 山神庙的村民不老实
“哦哟, 小姑娘不要再喝了,屋里有热茶。这么喝,过几年长大了, 会受苦的哟。”一个头发灰白的老妇人, 捧着一笸箩蒸饼, 叨叨咕咕地从大汉身后转了出来。
接着她将手中的蒸饼,往那大汉手中一推,道:“大爷,你们的蒸饼好了。都是老婆子无用, 做事太慢, 还麻烦大爷亲自过来取。”
那魁梧大汉从连玉身上收回目光, 接了蒸饼, 道:“无妨,两步路的事, 咱们跑江湖的, 没那么娇贵。”
白发妇人笑起来,脸上的皱纹堆积得更深了,叹道:“日子越来越艰难, 也就你们这些江湖好汉, 还来照顾我的生意。不然, 我们老两口的日子,也要过不下去了。”
“阿婆说的哪里话,是互相照顾。要是没有这一处,咱们走一路, 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您忙着, 我先回去了,弟兄们都还饿着呢。”
白发妇人继续在笑, 笑得比刚才更开心,更真诚,催促道:“都怪老婆子多嘴,大爷快去吧,可不能让壮士们饿着。”
那魁梧大汉端着一笸箩蒸饼走了,走之前又回头瞄了连玉一眼。
连玉却盯着他手中冒着热气的蒸饼,直咽口水。
等那大汉走了出去,只留下一个宽阔如山的背影,再看不见冒着袅袅热气的饼子,连玉才收回目光。
一转脸,便与白发妇人来了个四目相接。
老妇人刚要开口,连玉却抢了先。
她舔了舔嘴唇,一脸单纯可怜地叫道:“阿婆,我也饿。”
“小姑娘是来吃饭,还是住店的?家里大人呢?”老妇人笑眯眯问道。
“住店,大人在外面。”她嘴里回着话,眼睛却不住地往灶上的大锅里瞅。
老妇人脚下移了两步,从门洞里往外看了看,转身回到灶前,用竹片夹子夹了一个蒸饼,道:“你们的饭,做出来还得有一会儿。这个饼是给我家老头子留的,小姑娘先拿去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