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左车似乎听明白了,但细节又不明白。韩信便邀他战后去齐国一游,到时亲自带他参观就是。
但刘邦参观过,他懂。萧何回去后召集了工匠,让他们研究这个蒸汽机,听说原理就是利用水烧热了产生的蒸汽来驱动机械。听着也不复杂的样子,但反正到刘邦出征的时候,还是一点眉目也没有,好像还炸死了几个人,萧何把工坊都迁到城外去了。
简单的机床倒是搞出来了,只能加工木器,做箭杆那是飞快,嗖嗖的就刨出来了。萧何还算满意,说是等他把匈奴的马带回来,重犁和收割机也就准备好了。看着萧何那因为工作过度而显得憔悴的面孔,还有眼中希冀的光,刘邦有点担心这次要是没能带足够的马回去,萧何会不会叛离他跑了。
他可没个人去把萧何追回来啊。
有点走神,李左车下一句他就只听到一半,“……一胜又有何难哉!”
嗯……前面说什么来着,没关系,只要赞同就好,刘邦抚掌大笑:“就是这个道理,广武君说得对!我军必胜,我必是要带马匹回去的。”
“嗯?”李左车疑惑,他刚才说战马和拉车的马都钉上了马掌,使得马匹的损耗也非昔日可比,这梁王怎么就接了一句要带马回去?
“……没事。”
与匈奴既然正面相接了,也就没什么花巧,刘邦与李左车赶到时,韩信这里已经有条不紊地一一发出命令,大军像一部结构精巧的机械,看似缓慢实则迅速地改变了队型。
狄去病一什人一接令,就立刻去领胶皮大车,然后按军令推到他们的位置,竖起挡板大盾。什长将坛子里的水泼到蒙在车上的牛皮。伍长则开始发放装备。
从战国末到秦统一天下,普通士兵的甲衣一般是皮甲。但齐国既然都公认的“钢铁贱如土”了,自然给军备配上了铁甲。
就是士兵靠两腿走路,铁甲太重了人也吃不消,所以狄去病现在这一身叫锁子甲。发下来时他扒拉了半天,觉得不可思议。就算铁价不贵,这样铁丝环绕纺织的甲衣也得耗许多人工吧,几万大军都配这个,不说花多少钱了,有这么多工匠吗?
不过管他呢,作为上战场的人,他当然高兴了。
听说全身的锁子甲得有三十斤,他们步兵所穿的护甲没那么重,跟过去的皮甲一样,只有前甲、后甲和披膊。
而且他们是精锐前锋,武刚车一直随行在侧,车上载着粮食、护具、长矛和成捆的箭矢。
狄去病领到了一块弧形钢板,与同伴互相帮忙,忙而不乱地系在了身上,将胸腹处遮挡住了。头上的钢盔虽然样子难看,丝毫没有将军们的威风,但实用得很。
狄去病自己试过,齐军下发的钢盔不但结实,经得住刀砍,而且长矛戳上去还会偏移,容易滑到一边。
胸口的钢板也是一样。他跟匈奴交战过,知道匈奴的武器,首要的就是弓箭,然后是马上用的直刀。锁子甲防箭和劈砍效果很好——齐军是真的不拿钢铁当钱看,成军之后集训,他亲眼看百夫长拿一件锁子甲演示过,横劈竖砍狠狠折腾了一通,就为了让他们了解甲衣的防护力,上阵时知己知彼。
另外匈奴还会使用青铜戈和啄——好些年过去了,或许他们现在也用铁器,狄去病不太确定。锁子甲对这两种武器的防护不太行,但弧形胸甲足矣。
狄去病也曾经嘀咕过齐国未免太有钱了,竟然给他们全军都换上了铁甲,后来还是什长人脉广,不知道从哪问来的道理,回来一说,他们才恍然大悟。
现在齐国的钢铁产量大,蒸汽机也不光用来耕地,铁甲都是用蒸汽机带动着机器编织出来的。
这下就是他们同什中识字最慢的憨子都恍然大悟了——
“匠人做皮甲得多费力啊,还得宰多少牲畜才有。那烧水的机子能带动大铁牛,铁线用起来也跟妇人的针线一样轻巧吧!铁甲反比皮甲便宜了。”
什长笑骂:“你个憨子,你又懂了!”
憨子嘿嘿笑着伸出手,手上是长年做皮革染出的印迹:“在家打小给我父干活哩。”
狄去病也跟着大伙哈哈大笑起来,心情舒畅又安逸。饶是胆大好弄险的他,也不是一心冲着死去的。有这样的防护,他对将要来临的战斗越发渴望起来。
等他们都准备好了,远处也看见了匈奴大军扬起的烟尘。狄去病只觉得热血沸腾,连立什么军功,战后得什么赏赐也没想,只想着:“今天乃公让你们知道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