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秦国俘虏都在默默思索,平民出身的士卒不想死,也不想做苦役,慢慢倾向了齐国,有爵位的小军官态度也在软化。于是韩信宣布招收秦军中愿投军者时,从者甚众。
此时秦军尚有数十万精兵,还有章邯这样的名将,也还有关中这样的根本之地。虽说山东诸国的守军一触即溃,但也有无数义军死在了章邯手上。
原本的时空里,项羽杀尽降卒,无非是这些秦军成编制投降,与楚军格格不入,他担心章邯自恃有这些秦军,不知什么时候又会反了。对自己无用,把他们留着还耗费粮食。加上秦军担心自己被俘,关中的家人被问罪,人心浮动不安,项羽杀性重,干脆便全杀了。
而刘邦入关中时,巨鹿大局已定,秦军已无心再战,等到秦王子婴自己都降了,关中秦人更是没有反抗之心。这时自然没有秦军降卒的困扰。
定陶之战便特殊在这里,韩信并不嗜杀,向来是将降卒编入军中,军队滚雪球似的越打人越多。但秦国如今是天下之敌,大量真正的关中秦人被俘,彼此间敌对的情绪与诸侯之间交战并不相同,要将这些秦人化为齐人,确实也是件头疼的事情。
所以韩信也没想到,一出戏竟然能起到这样的效果。他立刻安排所有从定陶换来的俘虏也去看戏,并允许田乐阳带人在俘虏间便宜行事。
项羽从来不多想这种事,范增与蒯彻谈判,分身乏术,对此则一无所知。刘邦却看出了端倪。他在关中约法三章,自然不是口头宣布就完事,而是让原来的秦吏带着诏令到乡间宣讲,令自己宽仁的名声传遍了关中,这才有后来出汉中定三秦,秦人踊跃相迎的局面。
如今齐人所做的事也无非如此,但刘邦隐隐觉得有些违和。他并不知道,这是因为田乐阳这等时空来客的习惯,事情一向是做到细处,倒是与秦国不谋而和。但秦国律法虽细,到了刘邦这样山东诸国的小吏这里,谁有这闲心和本事一一实施到位,说到底平时仍是粗放管理。如今乍一看这般作为,自然觉得违和——不过是俘虏罢了,要么杀,要么纳为己用,这样不厌其烦的做事,是闲出屁来了么。
第94章 李斯父子在齐国
秦国三川郡郡守李由一路是被堵着嘴送到临淄的, 食物也是用灌的,因为他决意自尽,不想活了。
他在上阵之前已经知道, 在咸阳的父亲已经入狱待死, 具体消息还没有传来, 可能已经全家皆亡, 等待他的很可能是随父亲一起上刑场的结局。但是李家深受始皇帝恩泽,他为郡守不能守土,难道还能当机立断投降反贼吗?
上战场的时候他就抱了必死之心了。
哪知道竟未死, 还被送到了齐国。
打消寻死的念头,是因为东海君韩武见了他, 告诉他齐国已经将父亲救了出来, 快送到临淄了。
“为什么?”他不理解,这群反秦的逆贼为什么会救父亲,难道协助始皇帝灭六国的父亲不是他们深恨之人吗?
“不为什么。”韩武是很无所谓的,“是我阿兄念着李丞相对他的照顾。现在二世给你家定的是夷三族,我们也不知道能不能吓唬住他, 如果吓不住, 你父亲可能就只有你们兄弟俩能照顾了。”
“兄弟?”李由敏感地听出来, “我哪个兄弟也得救了?”
“李成。”
其他人,其他人还能活下来吗?李由不知道, 但他不寻死了, 浑浑噩噩地等到了父亲。
李斯的精神却还好, 他的外伤在路上愈合了, 系统本来还想给他用药把炎症压下去, 发现他自己好了就没出手。现在李斯除了虚弱之外没什么大病,一见面, 父子三人抱头痛哭了一场,这才有点支持不住,在两个儿子的照顾下睡去了。
好好休息了几天,李斯又坐不住了,见侍奉的僮仆都还恭敬,试探着出门,又问了许多事,最后去买了一车书回来,快速地翻了一遍,连着几天晚睡。
这天翻完了,他才稍早一些熄了灯躺下。
但他睡不着,大半辈子的经历一一在心头浮现,陛下骤然去世后发生的事更是被他反复想起,悔不当初。
不行,都过去了,李斯强行把这些荣耀和悔恨统统压到心底,琢磨着这几天走马观花看到的一切。
十二石的粮。韩川到底是早有反意,暗暗藏着这良种,还是真的近年才培育出来?他也不想知道了,反正以这种粮食产量,还有炼铁的绝技,韩氏肯定能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