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洒精影响下话一出口就知道不对,但再解释倒更加尴尬,索性大笑数声,又端了酒去敬韩信:“实不相瞒,我早就听说东海韩公的勇力,那时只是不信。后来听夏侯婴说是亲眼所见,便一直想与南越王比试一二,今日不能见南越王,能与大王比试,也算得偿所愿。我不及你,当敬大王一杯!”
他心里有数,刚才韩信一发力就让形势颠倒,最后却没将他摔倒在地,明显是让了一步。不然他也不会脱口称赞,失了礼仪。
项羽这辈子少见能与自己在力量上一较长短的人,没作弊真赢了他,他这声“我不及你”也是真心佩服才肯出口,十分不易。
韩信倒不在意,心说这身力气来得晚了,要是在你帐下时便有这样的神力,我也不必去投汉王了。想到此处,目光就向刘邦飘了飘,见刘邦倒是悠然,还向他举杯遥敬了一下,心下倒也佩服刘邦的心态。于是举酒与众人同饮,笑道:“项将军与沛公来得巧,今日国中运了补给过来,正好尝鲜。”
这时宴饮也到了尾声,侍从将残肴撤去,端上了果盘。
这是众人从没见过的水果,刘邦稀罕地左瞧瞧右瞧瞧,用手将盘里切开的水果往一起合了合,咋舌道:“这是瓜吧?原来一个得多大?”
“这是西瓜,从异域胡人那里得来的种子又重新培育了。”韩信见众人都好奇,便令人拿来了一个没切开的瓜。这瓜一个跟人头差不多大,刘邦估摸着,樊哙粗壮身子,大圆脑袋,这瓜比樊哙脑袋还大!
其实现在的西瓜根本还没变异出甜味来。它最初还是带着苦味的,只是因为含水量大被人种植。传到埃及之后又被看中了瓜子而种植。再之后,那边海上贸易发达,它还是因为含水量大,被带上船作为淡水储备,就此开始了西瓜的漂流史。历史上一直到宋代才传入内地,而直到这时,诗文中写到它都没有称赞过它有什么甜蜜的滋味。
秦汉时文章中提到的瓜,是指甜瓜,西瓜还没从非洲一直传到西域,更不要说中原引种了,便是六国贵族也没见过这样大的瓜,各自瞧了会稀奇才拿起盘中切好的瓜去尝。
这一尝,就是记忆里自己连皇帝也当过的刘邦也惊了。
“这瓜怎么这样甜?”
他吃过蜜,这瓜虽然没有蜜甜,但也很夸张了。除了甜,还有瓜本身特有的果香风味,与蜂蜜不好直接比。西瓜最特殊的还是它的甜味,哪怕不太甜的瓜,它也不酸,是一种纯甜无酸的滋味,在水果里也算独树一帜。
这年头的水果,品种远不及后世,更比不上韩武生活过的星际时代。就是各地最出名的水果,那甜度、那香气、那个头、那品相,不要说与时空通道那头经过科学培育后的品种比,就是与明清时代相比也差了一截。
现在跨越时空地尝到这样的西瓜,宾客们几乎都失语了。
百般思绪,最终也就化为一句:淮阴韩氏,果然善于种田,为天下农学大家,非是虚名也。若无冲突,当结好韩氏,以使粮草无忧。
第92章 暴秦灭,陈胜王
八月的西瓜已经是晚熟的最后一批了, 用井水湃过,在仍然有些燥热的初秋时分吃下去,当然让人通体舒爽。韩信这个夏天吃了不少瓜, 已经不稀奇了, 他高兴的是随着粮草补给过来的信, 阿武写了许多两个幼弟的趣事。
虽然他和阿武都遗憾没有妹妹, 只来了两个淘小子,但淘小子也挺可爱的。阿武以前还写了老长的信向他抱怨,说弟弟白天哭夜里也哭, 哭起来丑极了,还一人尿了他一脸, 若是妹妹定然不会如此。
韩信回复时想了又想, 没忍心告诉他,他小时候也是这样,虽然也算好带,夜里睡得安稳,但家里三个人全被他尿过一脸。
那时候韩信自己也还小, 当然不会给弟弟换尿布。但母亲给阿武换尿布去洗的时候, 他爬在旁边玩, 好奇地凑过去看,确实被滋过一脸童子尿, 然后阿母收获了两个嚎啕大哭的儿子——他三四岁时为数不多的记忆里有这一幕, 肯定不会错的。
好吧, 这是当人兄长的必经之路, 阿武看着两个小弟, 自然会懂的。这次来信,阿武就有个当兄长的样子了, 把两个弟弟稀罕得什么似的,连拉屎拉出个形状都跟他描绘了一番,把韩信看得隔一会想想便要笑。
随着补给而来的还有个“戏剧团”,刚到,休息了几天。韩信没看过戏剧,连这“戏剧团”的名字也是第一次见,算是个新鲜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