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此来,当真收了聊城后便坐视战局,无所作为吗?”
韩信这回是真的吃了一惊,正式注目于张泽若,便见她仰头正视,并不避让,一双眼中目光灼灼,燃着让他熟悉的火焰。
他慢慢吐出了一句话:“张参谋何以教我?”
张泽若握紧在身侧的拳头悄悄松开,又不动声色深深地吸了口气,将思量已久的话不急不缓地说了出来。
“臣自从随家人搬至郯县,常见齐王新政,又见大王只率三万兵马来此,便猜想大王之志,远不止与诸侯共分天下。大王之志,当如始皇帝!”
有些意思。韩信这时倒不急着问了,也不再将张泽若仅以女子视之,含笑垂问:“你说我志在天下,那我为何只带三万人马来此呢?”
“自然是因为大王看到了秦国之亡。”张泽若算不上多么健壮,日常脸色是有些苍白的,此时却火烧似的烫,泛出嫣红,自己还全然不觉,声音也越发响亮了起来,有意压住的语速加快,“大王令人在乡间施教,又在城中多设学室,从医药到兵法,无一不教,却又不急于扩张。臣以为,齐王要养出足够的官吏,在天下推行齐国的新政,而不愿极速扩张,却无人可用,落得秦国一般的境地。”
这是除了读过天书的韩家人,以及韩川的那些同门之外,第一个自己推断出如今这一国策用意的人。韩信忖度着,就算是张子房,恐怕也不如他女儿看得明白。
因为张良并没有在东海郡久留,不像张泽若自淮阴到郯城,一直用心观察着齐国的政令,又亲身做了教书的先生。齐国许多事都是新鲜的,离开一阵,再聪明的人都不会明白。
但即使长住于此,一般人也很难理解,拥有燕齐两地加一东海之地的齐王,仿佛走上旧日田氏老路,缩在自己地盘上做一些安于享乐般的举动。张泽若能看出来真正的用意,韩信此刻只能感叹,果然是留侯的女儿啊。
只是,她究竟想说什么呢?
“但坐守齐国,只会让天下群雄小看。秦虽败亡在即,然其精锐未出,胜败尚未可知。大王若当真只守聊城,楚军一旦落败,则天下形势陡转,秦国未必不能反败为胜。那时齐国虽不怕,却要独对秦国,竭力作战,国内欲行之变革便受延误。大王,齐国此时不与他人争土,却不可不助反秦义军,尽力削弱秦国以图灭秦。”
张泽若说到兴起,起身近前,指向挂着的地图:“章邯虽败,但退守濮阳后,楚军一直攻之不下。便是项羽与沛公合军,也有数城不下。大王为何不趁此机会出兵相助,歼灭章邯,荡平魏地呢?秦国如今名将凋零,章邯一死,便是精锐再出,少了如此名将,秦国也不足为虑了。”
如果说之前她只是忽略了与男子相处的不适,此时她已是完全忘记了此事。她所言之事正合韩信近日所想,韩信却一时失语,思绪飘到了别处。
他自己当年,也是这样吧。
他看见了张泽若的野心,也看见了她野心背心隐藏的忐忑不安。因为当年他也是一样。
前世他并不知道留侯还有一个聪慧的女儿,只大略知道留侯有个长女,年纪比弟弟大得多,早就出嫁了。
她有家世、有父亲的人脉、有良好的教育、有出众的才华,唯独只一点没有——她没有男子的身份。
他呢,他什么也没有,只有自己的才华和志向,但好在他还是个能自由奔走于乱世中的男人。
当年他找到机会向项羽进谏时,大概也是一样的神情,一样的激动,一样的不安吧。
不过现在,他可以给别人机会了。
第89章 张参谋与鲁护士
张泽若虽然不到十岁就随着父亲流亡, 但因为张良的谨慎,实际上张氏一家的流亡生活并不颠沛流离,她依然受着良好的教育长大, 礼仪方面向来无可挑剔。
但这份教养, 也只让她维持到步履稳重的退出屋子, 然后步子便越来越快, 越来越快,最后几乎小跑起来,进屋与白芜君撞了个正着。
“哎呀!”
白芜君人没事, 被她吓了一跳,赶紧拉住自己反被撞得向后踉跄的张泽若。她可从没见过张阿姊跑成这个样子, 不过刚叫出来, 她又低呼了一声。
“阿姊,你怎么了?”
眼睛这么亮,两颊艳红,白芜君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当下便是一惊。只是还不等她说话, 张泽若已经镇定下来, 牵住她的手, 恍若无事地道:“去用饭么?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