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丘伯现在懒得跟他们吵, 他来这里是得到了齐王的诏令, 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申公,你再对一遍, 然后交给版书令。”他嘱咐着弟子,自己又投入新一页的写作中去。
齐王诏令,借稷下学宫之地,召各家学派前来,校对自家著作,由齐国新成立的版书署印刷成书册,发行天下。若有注解释义,也可一并交来印刷。
随诏令而来的,还有已经印刷好的数算书。浮丘伯只能看懂一部分,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看出了这种纸书的价值,于是立刻带着弟子第一批赶到了临淄。
他不但要校对《论语》,他还要为《论语》作解,传播天下。这是一个字也不能错讹的,他自己写完核对一遍,叫几名弟子读一遍提出疑问,自己再改正核对一遍,最后还要叫弟子申公最后校正一次,这才交给版书令。
已经赶到稷下学宫的各个学派,虽然不是个个能静下心,仍然免不了争辩乃至动手,但总体而言,比当年的学宫已是和平太多。主要是心思都放在这上面呢,人人都生怕比别家晚了一步。
连早已势微,浮丘伯以为没人了的齐墨都来了,还是他们的钜子,此人正在整理墨经,想抢在楚墨和秦墨之前出版呢。可惜不能如意,正好有两个楚墨也在临淄,闻讯而来强行加入。
这齐墨和楚墨加起来不起过五个人,吵得比他们别家几十人还厉害,还能分神合伙跟他们儒家吵,齐墨动嘴楚墨动手,让人十分头疼。
韩武最近就兼管着这件事,他有点无聊,跟系统发牢骚:“这些未来人也是,雕版制起来又没那么容易,印这些不是多余吗?”
系统的声音调整过,如今也是跟韩武同龄的清澈的青少年音了,挺严肃地说:“根据主脑转移给我的资料,这样做是必要的。”
韩武有个好处,不懂就问,很是虚心:“什么好处啊?”
系统其实也不懂,他只会照本宣科:“主脑严格限制对原生文明的科技提升,原因之一也是怕过早提升,不足以让原生文明形成文化内核。这样的文明缺乏凝聚力,走向星际之后很容易变成许多独立政权,不能合力发展,一起对抗另一种智慧生物。所以,小武,我现在还可以提供助力,但以后会慢慢停止。允许未来人的科技转移也会限制在一定范围,至少不会让他们直接把你们带入太空时代。你们还会在地球上扩张很长时间才能走向星际呢。你们要把人文科学重视起来啊。”
韩武叹了口气。他是星际时代的人,尽管他在那个时代只活了六年,也没离开过自己出生的星球。但他可以在影像里看到无数光年之外的故事,可以在餐桌上吃到另一个星球的特产,家里的摆设是几百年前某个星球的植物与另一个星球的植物杂交培育出来的盆景。
这个世界没有人能理解他对星空的追求,那些还没有真正走出地球的未来人也不行。
不过系统说得对,没有形成文化内核的话,不要说走向星际了,就是在地球上扩散都会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看来那些未来人也很懂。所以在印刷了一批识字教材跟数算书之后,他们就上书请求让他来主持这件事,也不管他是不是觉得无聊。
他现在是知道了,这是件挺有意义的事,那就努力做好吧。
“来人,把印好的《浮丘伯注论语》第一册 拿给作者看看,没问题我们就要开始大量印刷了。”
就在许多人得到消息,冒着风险绕过战场往稷下学宫赶的时候,韩信已经入驻了聊城,他只带来三万兵马,与齐国如今的实力相比,这三万兵马仿佛在向交战的秦楚双方昭告:我是来看看能不能占点便宜的,并不想真的插手。
但田儋兄弟三人与他交过手,他们谁也不敢小看这三万人。
更何况他们从齐国逃到聊城,本身也只有数千人的兵马,除了心里嘀咕三万人在秦楚交战中能做什么之外,哪还敢动什么其他心思。
所以韩信按兵不动,只不断派出侦骑,他们也只能干看着,摸不准他到底是什么心思。
韩信想,这世上大概只有他和刘邦知道,眼下吃了几次败仗龟缩不出的章邯,就要在定陶大败正在煊赫之时的项梁了。刘邦无甚动静,看来是不打算做任何改变——应该也是没有能力改变。
但他是有这个能力的,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他出发之前,齐国已经定下了国策,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不管是远在岭南的父亲还是那些父亲神秘的同门们,都不主张快速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