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竟然用红砖给他们盖屋子,水泥粉不知怎么弄的,变成了一种湿的时候像泥,干了之后像石头的东西。红砖盖屋,水泥勾缝,外面又全糊上了水泥。屋子里再烧起炕,冬天竟没冻死一个人。
可惜他不认识做水泥的人,不过烧砖他会了。老秦人看不起工匠,但他不爱种田,回关中做个烧砖的也不错。伯黑心想。
直到屋子盖好,人都住进去了,他们才真正开始工作,在这个地方搭建起一片厂房,挖出源源不断的黑色煤块。离他们不远的另一处,也同样有一批人起屋、开矿,挖出无数铁矿石。而另一名秦专家,正在一片荒地上建立起这个世上人们难以想象的高炉,并将这片荒地扩为夕阳县辖地。
一座未来的新城,已经悄然建立。
第77章 齐王信
韩信回东海, 自然不会把大军都带回来。他安排大部分燕地士卒镇守齐地,只带了少数燕军和部分齐军回来。
将领们赴宴洗尘,士卒自然不能随意乱走, 在营地里也分得一口口大猪, 放血宰了吃肉。两地士卒都不由得瞪眼咋舌, 说楚人养的猪怎么能这么肥?自然少不得本地人的得意吹嘘, 进而生了念想:如今燕公也是我们燕国/齐国的主人了,我家是不是也能养这么肥的猪,收更多的粮食?
只少数将领身边的亲随得了空, 能出来乱逛一气,见见不同的风土人情。
被分到了张肥身边, 跟着张肥踏水冲阵, 悍不畏死搏到个百将的方粟就是其中一个。他在家时被左邻右舍的乡亲呼为方大胆,不仅胆大,还不安份,整天不想老老实实过生活,总想着去外头见见世面。
方伯年轻时在赵国军中, 伤了一条腿才回的家, 对他这想法气不打一处来。好在秦律森严, 他光是想想,还没傻到真做。不料那么强大的秦国居然就要完了, 燕军又征兵, 方粟偷摸着去了, 丢下孩子给父母, 誓要搏个功名再回家。
不过经历了战阵, 方粟才理解父亲的愤怒。他还是见得少了,别看方粟已经有了个儿子, 那是成亲得早,十八岁就当父亲了。现在他也不过二十一岁。跟着将军血战数场,虽然他活着,还成了百将,但他也看到了无数人的死。
也是跟他差不多年纪的人,也有刚刚相熟的同袍,闲谈时说过家里的父母妻小,转眼就成了不说不动的尸体。这才是战争。
方粟不怕,他仍是想在战场上取功名,但他怕父母失了他这个独子,还要抚养他的孩子。好在他活下来了,再努力升一升,应该不那么容易死了。
不过不出来,真不知道世界之大啊。
方粟拉了个同在亲卫中立了功的兄弟一起出来吃,找了家食肆,他财大气粗地叫道:“我请客,捡好的上。”
他兄弟也不客气,两人立功拿了不少赏钱,一顿饭吃不穷,大不了下次他再请回去。
开食肆不怕大肚汉,伙计见他二人打扮,晓得是刚随少将军回来立了功的军中小官,确实钱袋鼓鼓付得起钱,就笑嘻嘻向他们推荐:“第一次来咱们郯县,一定要尝尝咸鸭蛋。是韩公教人做的,听说都叫军中收去了,你们在外地怕是没吃过。”
燕公的父亲教人做的?两人对视一眼,一起喊起来:“尝尝,一人来一个!”
他俩从燕地跟随韩信打到东海郡,懂是不太懂的,服是非常服气的。
伙计又指着新贴上的纸介绍:“前两月刚出的铁锅,做的炒菜极为爽口,不过两位是军中汉子,恐怕更爱大口吃肉。不然点一道尝个鲜?再来个红烧蒸肉?”
两人确实更爱大口吃肉——这年头谁不爱大口吃肉。不过听伙计介绍,这炒菜也是新鲜现世,外地绝对没有。方粟想着从北走到南,有新鲜东西不尝尝,岂不是白来一趟,当即也点了一道炒白菜,一道小炒肉。其实他们不知,辽西郡自然也有了炒菜,以前是铁锅的铸造有点麻烦,现在自然不存在问题。
红烧蒸肉上得晚,鸭蛋是早就煮好放那凉着的,炒菜也上得快。方粟剁了剁筷子,听伙计教,敲了空头吃鸭蛋,当即竖起大拇指喝了声彩。
如今民间做咸鸭蛋的手艺也越发好了。普通人家一般也不再做,集多了鸭蛋等人来收,像武媪那等好手艺人开了作坊,雇了人,自己只从中指挥。每天一车一车的坛子往外运,又一筐一筐的蛋往回收,很快就发了家。庄婴养的鸭又多,不然也不能翻盖起新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