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守是说,说,说这甜菜也能榨糖!”
“比甘蔗的甜味淡些,但也不差了,自然是可以的。”
郡丞这才听懂,幸福得要晕倒。按岭南三郡的例子,韩公父子高风亮节,霜糖秘法并不用来给自家牟利,全由官府掌握这道最关键的工序。但是榨糖这事简单,官府能做,民间也由民自便。霜糖的暴利沾不到,可红糖的利润那也不小啊。
所以他们也可以让家人亲友开糖坊啊,卖到赵地、齐地,这得是多少钱!
哪怕是卖给东胡呢,能换多少马!
种甜菜,回去就盘点家里的田地,把合适的地拿出来种甜菜!
盘点民间里已经在种的甜菜田,这东西要两年才长成,他们哪等得及两年。幸好民间已经在种了,把已经长成的收来,少就少点,先搞起来!搞起来!
韩信却在张霖轻轻碰了他一下后,提点他们道:“辽西的上田本就不多,就在北方坡地上种吧,万不能误了种粮的大事。”
郡农监冷静了一下,赶紧应是。
一行人又骑马前行,不过此地确实多山,县城近处还好,远了就见山坡上几乎没有田地,视线所及全是荒山野岭。韩信看向两边,轻轻咦了一声。
他没想到,要找的树这么快就出现在眼前了,还这么多,这可真是太省事了。
“这些山是谁的?”
“无主,都是官府所有。”
这就是辽西少人的好处了,本身就不方便耕种的丘陵少有人开荒,更不会有人聚居。当年燕国击退东胡开拓辽东与辽西至今,能有二十多万人口,还亏得这边丘陵山峦间也有平地,更不缺水。但这么点人居住在这样广阔的土地上,离县城较远的山地自然不会有主人了。
韩信没想那么多,只觉得那就更方便了,便命郡中调一些隶臣妾过来,先趁着天还没冷把屋子盖起来,明年就要他们在这里上工了。
“这些树你们识得么?不识得,便唤它水蜡树吧。将这些水蜡树移栽到一起,周围辟出空地隔绝其他树种。我有用处。”
郡丞将他的吩咐一一记下,但直到开工时,也不知道郡守究竟打算做些什么,这些辽东辽西常见的树木,又能有什么用。但他还是决定,在自己名下的土地上找一些坡地,也悄悄栽一些水蜡树,看郡守怎么做,他便怎么做。
随从之人都有这个想法,甚至有人想,若是抢不过别人,弄不到许多树,那就托人去辽东弄些树苗来。辽东这些树更多,趁着辽东人不知道,赶紧先下手为强!
第67章 亡秦者胡也
始皇帝三十二年。
嬴政再次出巡, 遣人海外求仙。仙人不见,却得了句“亡秦者胡也”句子,自然不会很高兴。
不过辽西郡特地赶到齐地奉上的雪盐又让他愉悦了起来, 对左右笑道:“朕便知道韩信尽得其父之传, 辽西与桂林一北一南, 竟都能出产霜糖, 又得此雪盐,不枉朕用他一回。”
如果说霜糖只是卖相奇佳,不曾变为雪白的红糖只要把杂质滤尽了, 其实味道也不差什么的话。那么雪盐的如雪洁白,就不只是个小小的添头了。
辽西出产的雪盐, 色洁白, 味纯净,时下人用的盐多出于齐、吴、晋诸地,不管是煮海为盐,还是晋地的盐池出产,再精细的工艺, 都没办法完全去除盐中的苦涩味道。
当初江涵一个人苦兮兮的在“游戏”里一个人上班, 就疯狂吐槽过这里的盐, 说怪不得都爱吃酱啊,盐都是苦的, 只有重口味才压得下去呵。
哪里像韩信呈上来的雪盐, 除了咸味, 几乎没有那些不该有之味, 嬴政用过的品质最好的盐也及不上。
他也看过韩信呈上的秘方, 原来说穿了一文不值,竟是用那草木灰加入粗盐中熬制静置即可。
草木灰现在也用在肥料中, 虽说家家都有,但还真没有以前那么容易搜集。不过海边本来就依靠煮海为盐,过程中产出大量草木灰,之前是被管理官田的田典要走了,现在直接留下来熬盐就行,也不用费事。
而韩川在桂林县,也已经派人到了海边,同样产出了雪盐。嬴政对韩氏最满意的一点,就在于他们掌握了富可敌国的秘法,却完全用在了公事上,这也使他十分宽容地没有令其他地方仿制。
反正供给他的不会少,让这两处地方多盈余一些,也好让他的良臣腾得开手脚,做些更让他满意的事情。至于享渔盐之利已久的齐地,少吃点雪盐又不会死。想吃得好点,花钱去辽西买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