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推演罢,韩信觉得过瘾极了。也就是在咸阳王贲还活着的时候,他有这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到了桂林县,任嚣赵佗之辈实在没什么值得在一块讨论的。回了家更是连军务也无,张豚这猪脑子还不开窍,简直气死他了。
一路上有张良相伴他才觉得舒畅,这回加上刘季,三方大战才算真正过瘾。
“痛快。”他站了起来,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刘伯父,不然你也跟我去辽西郡吧?”
刘季吃了一惊,赶紧摇头:“不去不去,我父母妻儿都在这里,去什么辽西啊。”
韩信还不死心:“在这里能做什么,去辽西郡临着东胡,才有你立功的机会啊。”
刘季摸了摸胡子,嘿嘿一笑:“你看看我都多大年纪了,还叫我去跟东胡拼命,你可饶了我吧。”
韩信一愣,刘季这半点不稳重的性子,他老觉得跟父亲差不多年纪,这时才想起来他都四十多了。
“好吧。”他遗憾地叹了口气,神色怏怏,一想到去了辽西郡,张先生还有自己的买卖要做,也不一定总在身边,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出几个知兵的说说话,他就高兴不起来。
刘季心中一动,突然起了促狭的念头,朝张良挤了挤眼,不等张良明白过来,就问韩信:“那你觉得我与张先生于兵事上能力如何呢?”
韩信偏了偏脑袋,认真地想了想,怕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误解,以后万一有从军对敌的机会反而误了自己,于是详细地解释给他们听:“张先生知兵,在于大势,但是对于军中事务几乎一无所知,临敌应变也不行,行军布阵之道虽能说上一二,却没有指挥士卒的能力。所以张先生若要从军,还是不要做主将的好。刘伯父虽然不读兵书,但张先生的不足之处却都是你的长处,或许是因为在军中待过,又在泗水亭常年训练亭卒的缘故——伯父真不和我去辽西吗?信甚至认为你可以独领一军作战啊。”
“那你觉得我能带多少兵?”刘季笑着问。
萧何和夏侯婴也不禁屏息。他们都没想到,熟悉的游侠出身的刘季,竟然被韩信认为可以独当一面,说得这么认真,难道这竟是真的吗?
韩信没在意他们的神色,很快给出了答案:“你能领五六万兵。”
夏侯婴没控制得住,发出了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五万兵啊,刘兄才是一亭长啊,有这么夸张吗?刘季却摇头作叹息状:“说了半天,我就能带五万啊?武城侯王翦灭楚可是用了六十万人呢。就算李信,他也带有二十万人吧。”
别人都当他故意逗乐,只韩信当他真不满,认真道:“人越多越难调配,若是安排不当,再多的人也不过堆在一起送死罢了。两军相接,不能用上全部力量,即使二十万人,三十万人,又与十万人有何区别?”
说到这里,他自己又摇了摇头:“不,若是这样,甚至会因为自己生乱,不能遥相呼应,一败而牵动全局,甚至不如十万人了。伯父没有打过仗,缺乏经验,再多就危险了。”
刘季啧了一声,有一种被嘲讽到的感觉,他几次大败可不就是这样么。彭城一战,五十多万人,叫项羽三万远袭之兵大败。荥阳就不说了,白登那次……罢了也不说了。
他本来觉得自己经过一世,记忆中后来又打败过英布,带兵的能力应该增长一些了吧。
他确实是逗乐,但也确实有点不高兴,怎么在韩信这里他就没长进呢,还退步了?他明明觉得长进了,至少……至少也长进了五六万吧。不过韩信又不知道他其实经验丰富,依着他现在的表现,确实说五万也差不多了,这会儿韩信甚至还安慰他:“伯父若是到军中历练一番,应该有带十万兵的能力。”
“你呢?”刘邦明知故问,倒是想知道这丁点年纪,韩信怎么说。
但是不出所料的,少年人略带骄傲但又视若平常并不当回事的告诉在座的所有人:“我?我多多益善。”
在这一天,张良终于深刻理解了昨天刘季的表情。
不要跟韩信讨论兵法,显摆自己知兵,不然脾气不好你可能会被他气死。
嗯,没关系,幸好他脾气好,一点也不生气。他只是可惜韩国存亡的关键时候,王室中却没有出现一位像这样知兵的公子宗室啊。
第66章 盘点家底
韩信在沛县只住了两个晚上, 就要过齐地而入辽西。刘季是地头蛇,一边招待玩乐,一边已经把县令等大户送的礼物都给他收拾齐整, 让人装了车, 正好填上那辆因为送他礼物而空下的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