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季便一副来劲的模样,仔细问了半天,说是回家就试试。心里却在想,韩信倒是真学上农了?
最后还是韩川实在不好意思,主动转了话题,说起他和刘季前些天在街上正好遇上天子出巡的场面,赞叹道:“还是刘兄见过世面,半点不慌乱,我委实是一下子呆住了。刘兄再晚一刻拉我,怕不是要挨棍子。”
刘季举碗喝了口浆水,抹去胡子上的水渍,啧了一声:“来咸阳一趟,要是连天子车驾都没见过,回去怎么好意思跟邻里讲。不瞒兄弟,我是早想了千百八遍,有幸遇见天子出巡该怎么做了。”
一句话说得韩川又是大乐,他其实也偷看了,只不过现在人多不好说,等回了淮阴好好跟家里人讲。
说实在的,瞧着那威势、那排场,自己和刘兄一干人跪在地上伏在尘土里的卑微,谁心里能不羡慕呢。尤其像他们这些祖上也发达过,自己又读过书的人,那一瞬间,饶是韩川一心跟从古之圣贤行救世之道,心里都想着:“这辈子能威风这一回,死也值了。”
他当时看了刘季一眼才冷静下来,实在是这位老兄性格沉稳,不为所动,平静得让他惭愧,这才调整了心态。
不过……他的儿子倒是比他强,韩川有点惊奇的发现,一说到这个,韩信和韩武兄弟俩反而都平静下来,刚才还在兴奋的韩武也没什么激动的样子,刘季心中大奇,心说韩信父亲没死又多了个弟弟——这些天套话,他倒是自己得出个结论,韩川一场病没死在路上,后来又添了个儿子。
有钱又有健康的男主人一起到淮阴,所以韩家家境也不错。目前看来,韩信没有和他一样的遭遇。
可惜了,怎么就学农了呢?不过韩川在农事上的造诣委实不是虚的,以后造反,他得把韩川弄过来才行。
只是怎么他们兄弟俩刚才还确是一派兴奋模样,这会儿却兴趣缺缺?难不成是年纪太小,反而听不明白?
他哪知道韩武小归小,大场面从一两岁就看多了,什么开幕式,影视剧,人类迈出母星XX年纪念、人类踏出银河系XX年纪念……乃至星际大战的实景纪录片,哪个不比天子出巡场面大。
有什么稀奇的,他坐的是星舰吗?不就是个落后得不能再落后的破马车,噫!
至于韩信,从小读天书,对帝王将相的大排场也看得淡了。不像韩川,毕竟是三观形成了才读,日常都是勉强自己跟上仙人的步伐,心里对皇帝出巡的威风还是羡慕的。
有刘季在,一顿饭吃得热闹,不知不觉间几人都差不多饱了。韩川把儿子送回陶府,自个跟刘季一起回了军中。
第51章 见贵人
韩川宿卫咸阳, 能告假休息的时间不多,韩信和韩武就暂时在陶家居住下来。穷家富路,何况现在韩家可算富裕, 芦将钱交给陶与, 陶与到了咸阳, 一部分交给韩川, 一部分就作为兄弟二人的花用。不过因他们年幼,就算记着帐,陶与也嘱咐管帐的一天不要给他们太多。
所以两人逛街, 多数也只是过个眼瘾。
他们从家中带来了陈赤,陈赤这两年吃得饱, 又跟着学武, 长成了一个健壮有力的男子,他寡言沉稳,有他跟着,陶与再派个老家人陪着,便放心地不太管束他们了。
韩信也不打算白来一趟咸阳, 除了带韩武开个眼界, 他每日还出城, 考察当地农事,见农人休息, 便上去攀谈, 问一问耕种事宜。
身上带两支炭笔, 几张白纸, 有空便匆匆记上几笔, 晚上回去再用笔墨整理出来。他是认真想写一本农书的,天书上虽有高妙之法, 但不曾详细到大秦各地。韩信有了些想法:想继承父亲的事业的话,不出淮阴也不行,他不去做官就好了。以后他应该周游天下,包括南方那些他不太熟悉的地方,都去看一看。
当然,了解农事的同时,顺便也可以看看山川地理。他不打仗,只在心里想想,也不碍着谁。
韩武则是跟当地顽童玩到了一块,他和韩信跟着韩川学过官话,能说洛阳雅言,与咸阳近郊只会本地话的顽童倒也能交流。不过实际上也不用怎么交流,谁不会玩呢。
也正是在这里,韩信再次感受到天书给世间带来的改变。
去年的天时就不好,淮阴是水患,关中也降雨颇多,五谷的收成都不好。今年这时候已经是春季,多少天不下一滴雨,水位都降了不少。
关中大兴水利,才有了秦国的富强,但在这样的天时下也很吃力。但韩信看见,这里毕竟是关中,是咸阳,不少地方都安装了筒车,还有阿父去年找石阿翁弄出来的龙骨水车。连东海郡也没有完全普及,咸阳郊外居然都已经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