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搜寻逮捕晏决明的将领,想来必然不会放过辩空这个线索。
朝廷兵马不知何日能到,金佛寺危机重重,程荀必须走了。
而她自然也明白事态之严重。若出了差错,连累的是金佛寺上上下下四十余僧人,她不能任性。
可看看自己脚下的梁木砖石、手上的豁口血迹,程荀仍是不甘心。
她咬紧牙关,疲累的身子微微佝偻。
半晌,她低声道:“派人盯好朝廷兵马的行踪去向;准备好离开的一应物资;再将寺中不该有的‘痕迹’都擦干净。”
晏立勇旋即道:“主子放心,属下都已安排好了。”
“好。”她话音一顿,“剩下的人与我一起,继续在寺中搜查。”
晏立勇呼吸一窒,赶忙问:“主子,此时耽误不得,还是尽快离开为上。”
“我知道。”程荀抿抿唇,“所以,看好朝廷的行踪,到了非走不可的地步,我自然会走。”
她目光笃定,简单吩咐完后,又拍拍手走进了废墟之中。晏立勇望着她弯腰翻检的背影,沉默半晌,无声叹了口气。
刚要转身离开,程荀又好似突然想起什么,几步跑了过来。
“来的那位将领是谁?我记得,最开始这事儿是交给了范春霖?”
当时她还暗自腹诽过,范脩当真是个什么好处都要揽身上的貔貅。
晏立勇犹豫了下,开口道:“是沈焕,沈守备。”
程荀一愣,又迅速反应过来:“无论是谁,都盯紧了他们的行踪,随时来报。”
晏立勇自然照办。
接下来一连数日,程荀顾不上别的,只闷头埋在那片废墟之上。
沈焕率领的队伍离金佛寺越来越近,晏立勇也愈发焦躁起来。
他被程荀要求全权负责此事。既要为她留足在金佛寺的时间,又要确保她能够及时离开此地、安全脱身。如何掂量双方行动的毫厘之差,不可谓不艰难。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就在他准备告诉程荀启程离开之时,沈焕的队伍方向一转,竟绕过了金佛寺,向更西北面的红水去了。
为谨慎起见,他亲自带队,暗中跟随沈焕的兵马,试图从中找到沈焕另有所图的证据。
可沈焕竟一头扎进红水流域,在红水边安营扎寨,颇有几分驻守于此、不顾朝廷诏令的架势。
晏立勇不敢妄动,连夜奔回金佛寺,告知程荀此事。
而程荀沉吟许久,提出了个更令他匪夷所思的要求。
“你想办法,让我与他见一面。”
第130章 沙成塔
日落西山, 金色的余晖映照雪峰。红水畔不复往日的宁静,缓缓升起炊烟。
营帐外渐次走动的喧闹声,沈焕却仿若未闻。他坐在案前,垂眸看着手上书信, 眉头紧皱。半晌, 他放下军报, 深深叹一口气。
月前瓦剌两路大军会师后, 阿拉塔率兵逐个攻破了紧邻凉州的多个城池。瓦剌势如破竹,凉州危在旦夕。
而自两国交战后,范脩节节败退, 如今处境也不算好过。誉王监国后, 一面从前线抽调人手追捕晏决明, 一面下派将领与监军到凉州前线,将范脩手中的兵权分而化之。
可范家在西北经营二十年之久,又岂会轻易放弃手中权势?几个将领相互撕咬,临到阵前, 营帐内的火药味竟不输真刀真枪的前线。
对此, 沈焕只觉无力。
将领如此,此战又能有几分胜算?
果不其然,今日远在前线的同僚送来战报, 凉州一役,大齐虽勉强胜过一筹,却也元气大伤。而阿拉塔迅速西撤, 似有绕行凉州直捣西宁之意。
若西宁没能守住, 大齐当如何?边关百姓又当如何?
然而, 他又能做什么呢?他连去前线杀敌的资格都没有。
自从朝廷下达了抓捕晏决明的命令后,范脩便将此事交给了偏安紘城许久的范春霖。
大敌当前, 沈焕本想申请调往前线,谁知上峰竟然拒了他的毛遂自荐,反倒将范春霖身上的差事,一股脑儿给沈焕。
沈焕自然不甘愿。他心中愤怒,干脆私下找到范春霖。
这是十三岁那年家中巨变后,他第一次与范春霖私下会面。
彼时那个小他三岁、聪颖调皮的小师弟,此刻醉醺醺趴在酒桌上,不理会他低声下气的恳求,只摇晃着手指,大着舌头说道:“让你去……嗝,你就去!”
沈焕放在膝上的拳头松了又紧,最终沉默低了头。
他是“风头无两”的范小将军,他是位卑言轻的罪臣之子,孰轻孰重,何须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