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盼儿一脸不好意思,“不用,我们回家吃就行。那大米我就替旺儿厚着脸皮收下,其他的粮食就不用了,我们大人饿几顿不是事。”
刘晓明也赶紧开口:“外公,舅母不用了,我们回家吃就行了。”
李夏夏:“咱们是一家人,客气啥。当初你帮我的时候,我也没有跟你客气。一家人谁有困难,不就是我帮你,你帮我吗。”
王老头看李夏夏是真心实意地留王盼儿母子下来吃饭,“好不容易来一趟,还能让你饿着肚子回去。听我的,中午就在这里吃。”
李夏夏当下也不磨蹭,把大娃几个叫过去陪他们表哥聊天,跟王老头说一声,就到厨房开始煮饭。
她闲着没事就多做几个馒头包子,在外面冻着。现在把冻住的馒头直接拿来蒸就可以,方便得很。
天寒地冻的,喝一口热汤肯定很舒服。她煮了一个冬瓜蛋花汤,等会搭配着馒头吃。
将近十口人,这汤做了满满的一大盆,只不过蛋少冬瓜多。
很快就开饭了,李夏夏怕王盼儿和刘晓明不好意思,给他们拿了两个馒头和盛了一碗汤。
王盼儿看到桌上上摆的二十几个馒头,和鸡蛋做的汤,心想:这弟媳也太大手大脚了,家里有多少粮食经得起这般吃法。看爹和大娃他们这神情,摆明就是经常放开肚皮吃个够。
本想说啥什么,但是她爹都没有开口,她一个出嫁女加上今天又是来求粮的,更没有底气开口让李夏夏节制一点。
刘晓明好久没有吃过饱饭了,现在看见食物,肚子早就响了起来。
声音大得,桌子上的每个人都听见了。
三娃还想说啥,迅速地被二娃塞了一口馒头,“你不是饿了吗,赶快吃。”
李夏夏一家假装啥也没有听见,热情地招呼他们吃。
王盼儿和刘晓明也顾不上客气,放开了肚皮使劲地吃。两人总地加起来吃了七个馒头,喝了四碗汤,肚子才有了充实感。
王盼儿看着四娃这个年纪就能吃掉两个馒头和一碗汤,忍不住开口:“四娃胃口还挺大的。”
四娃还挺骄傲,丝毫没有察觉出,他姑姑觉得他吃得多,“我的胃口不大,我大哥吃得更多。”
因为四娃正对着王盼儿,所以她的眼神停留在四娃身上比较多,没有太留意其他几个。
被四娃一提醒,她看向了其他几个侄子,食量是真的不小。她都吃饱了,大娃还在拿着馒头啃,看那架势不吃六个馒头,肯定挡不住。
李夏夏看王盼儿的眼神逐渐变得奇怪,就开口:“几个孩子正在长身体,胃口就好了一些。”
王盼儿扯着嘴角,干笑了一声。
吃完饭,李夏夏就让几个孩子收拾一下碗筷。她自己去杂物房装粮食,给王盼儿带回去。
她拿起麻袋装了十斤玉米面,五斤豆面和一小麻袋的土豆,打算等会再去地窖装一些的番薯。想起来了王盼儿口中的旺儿,又装了五斤的大米。上次制作的腊肉还没有吃完,她又拿了几节放了进去。
心想等下次王春儿过来,也得给她带一些回去。
李夏夏把粮食拿到堂屋,王盼儿看着这么多的粮食都惊呆了。
李夏夏对王盼儿说道:“这五斤大米是我送给旺儿的一点心意,希望他能平安长大,不用还。其余的粮食算是我借给你们,等以后你们有多余的粮食,再还给我们。之前是害怕家里地少,收的粮不够吃,所以早早就多买了一些粮食。所以现在能挪出一点借给你们,剩下的粮食刚好够我们一家接下来的生活。”
就这样王盼儿和刘晓明一人背着一麻袋的食物,手里还提着一袋往家赶。
刘晓明背着重重的粮食,内心却是很松快,“娘,舅母,人还挺好的,给咱们准备了这么多的粮食。”
王盼儿也是很感激李夏夏的大气,她原本以为能要到旺儿的口粮就不错了,没有想到居然还把她们一家子的口粮也背回来,省着吃都可以吃到过冬了。
“娘,我看舅母这么大方,今年她家里应该是存了不少的粮食,之前你还担心她们一家这日子不好过,我看是白担心了,你看看她们这日子过得可比我们滋润了。舅母也是个厉害的,舅舅去了之后,还能把这家撑起来。”刘晓明一脸佩服地称赞李夏夏。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王盼儿心里开始不得劲起来,之前她是帮助人的一方,现在反过来是需要人帮助的一方。
她知道自己应该替弟媳一家日子过得红火高兴,但是还是忍不住泛起了酸意。为啥别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她的日子一日不如一日。
正所谓你的亲戚一定不希望你家日子过得不好,但是一定不希望你们的日子过得比他们好。王盼儿现在就是这种心态,内心万分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