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明看见他娘迟迟不回答,还以为怎么了,转头看了一眼他娘,发现她神色怪异,“娘,你怎么了,脸色怎么这么难看。”
王盼儿摇了摇头,尽量让自己不要在继续往下想,“我没事,咱们快点回去。旺儿应该饿坏了。”
刘晓明一听,赶紧加快脚步,在雪地上踩出深深地脚印,回家。
第七十五章
大雪天,不方便出门干活和溜达,李夏夏他们就闲着无事呆在家里聊天和学习。
李夏夏已经教几个孩子学了至少有三百个字了,因为是按药材书上的字教的,有些字比较生僻,李夏夏干脆就跳过,教一些比较常见的。
她观察几个孩子中,认字最快的是三娃和四娃,但是四娃人小,记得快也忘得快。
珍花认字速度虽然不快,但是勤能补拙,现在认的字也不少了。
五个孩子中,最差的就是大娃了,这个孩子跟珍花一样也挺勤奋的,但是就是记不住。
李夏夏想起来今年去赶考的弟弟,也不知道他考上了没。等以后有机会问看看他,读书的流程,她有点想把家里的孩子送去上学。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任何古代都是适用了,她也不求家里的孩子能考中啥,但是多读书总没有错,眼界开阔了,以后挣钱的门路就多了,总不至于一辈子被绑在地里,辛苦的劳作。
大娃这个年纪以及学习进度让他去上学,不太符合实际,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让他去学一门才艺。
在这里生活快要到一年了,被几个娃喊了那么久的娘,似乎真的成为了他们的娘,现在动不动就得考虑几个孩子的未来。
一天都在学习也不现实,李夏夏干脆给家里人讲故事,打发一下时间。
她搜罗了一下记忆,看有没有适合讲的故事。突然发现农夫与蛇这个故事还蛮适合用来教育几个善良的孩子。
李夏夏轻轻咳嗽了一声,清了一下嗓子,缓缓说道:“有一农夫在路上遇到了一条冻僵的蛇,顿时心生善意,把它抱在怀里,用身体去暖和这条蛇。这蛇醒来之后,本能地把农夫咬了。那农夫因此中了蛇毒,花了好多钱才把自己治好了。”
她不想第一个故事就让孩子们感觉太过可怕,就改编了一点,把农夫丧命变成了受伤。
“你们怎么样看待农夫救蛇这个事情呢!”
二娃最先开口,“娘,我觉得那个农夫是不是有点傻,对着一条蛇发善心,那蛇能懂农夫是在救它吗?说不定还以为农夫要把它捉回去,熬蛇羹呢!”
大娃这么老实的人也是一脸不解,“娘,正常看到蛇不应该抓去卖吗?为啥要救。”
……
李夏夏瞬间觉得自己错了,是自己太过天真了。农夫与蛇这个故事不适合在这个世界说,村民们看到动物第一反应就是能不能吃,能不能卖,哪里会想着把它们救活。
为了挽回一点面子,“那要是换人呢!你们碰见了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但是这个人你们不认识,你们帮不帮。比如,咱们村来了一群饿得骨瘦如柴的老人和小孩,跟你们讨吃的,你们给还是不给。”
三娃纠结了一下,“娘,咱家有多的粮食吗?要是有多的话,就给。”
李夏夏想了想,“粮食刚好就够咱家吃到这个冬天结束。”
三娃一听,皱着小脸,“那就给一点点,让他们吃完有力气去别家讨吃的就行。”
大娃摸了一下脑门,“家里要是粮食不够,我觉得还是不给来得好。就现在这个情况,要是给了粮食,他们觉得少,起了歹心怎么办。”
老实说,大娃的话跟李夏夏想象的不一样,她以为大娃是会赞成给粮的,这是孩子长大了,想事情也周全了不少。
二娃和珍花跟大娃的想法是一致,要是没有这次大旱,可以帮。但是目前不能帮,还是得先保证自家人的安全。
四娃则表示,他听娘的。
“那要是亲戚来求助呢!帮还是不帮。”
李夏夏看王老头不在这个屋子,才敢问这个问题。毕竟前几日,王盼儿刚刚来借粮食,她的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有点再针对王盼儿。
大娃这次很肯定地说,“要是对咱家好的,就帮。”
李夏夏看明白了,大娃这孩子就是个护短的,对于自家人,他总是喜欢掏心掏肺,对于外人,还是有点小机灵。
除了大娃回答得比较迅速,其余的都沉默了一会。
二娃犹豫了一会开口道:“我不反对帮亲戚,但是这个要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帮到什么程度。我可以吃亏,但是不能让我吃太多的亏。”
珍花咬了咬牙,紧张地抓着衣袖,“娘,要是亲戚求你帮忙的事情,让你很为难,但是一直恳求的话,帮还是不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