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渊忽然觉得,眼前的她,恰似一位落世观音。
“蜀州很好。”她轻声说着。“景色宜人……最要紧的是,政通人和。所以,你的蜀州,很好很好。”
他的眼眶莫名变得温热了。
果然,只有在她这里,他才能得到鼓励,得到永恒的支持。
身为帝王,他兢业良久。可从没有一个人真诚地告诉他,他的付出又多值得肯定。文官铮铮谏言,武官磨刀霍霍,似乎所有人都在挑剔他,都在帮他做得更好。但没有一个人告诉他,他其实做得已经很好了。
似乎也有。但那些话总是夹杂在皇帝圣明的人云亦云里,让他看不见半点真诚。唯有她,唯有她会用这双湿漉漉的眼眸热忱地望着他,给他无尽的底气。
似乎过去数月的夙兴夜寐都值得了。似乎一路颠簸来到蜀州也值得了。似乎一夜一日的厮杀也值得了。
他深情地望着她,久久说不出话来。
“还记得我当初说过的话吗?”她轻轻扭头避开他的视线,眼底是不悲不喜的淡然。
“我的皇位,得来不堪。”祁渊垂眸苦笑,眼底却并无否认之意。
“我不觉得当初我这句话说的有什么不对。”她清浅的声音滑过他的心间。
她面向他,义正言辞,双眸湿漉。
光是她艳美的脸庞就足以击中他的心,更别提此刻她这般柔美的目光,更别提她句句落在他心上的轻语。
“所有百姓都在称赞蜀州,不仅在这寒山寺,而在我到达蜀州,到达江州后的每一日里。”
“所有蜀州之外的百姓都在怨恨那些人,那些视江山如玩物,视百姓性命为自己垫脚石的人。”
她是在每一处佛寺听见的。为求父亲身体康健,她走了无数佛寺。每一处,都能听见像今日这般的话。只是今日百姓的话,怨怼之意更浓了。
“所以,祁渊,我想,你重新赢得了你的江山。”李知意一字一句说道:“这一次,你得到了百姓的支持。这江山之主,你当之无愧。”
说罢,李知意冲着祁渊长长地鞠了一躬,声音清澈如山涧灵泉。
“愿你是明君,愿你布良政。愿你大庇天下。愿你珍惜江山。”
她脉脉目光投向她的君主,而非她的良人。
祁渊深邃的眼底绽出星辰般的绚烂,狂喜席卷心头。
不知为何,他觉得此时此刻,他才是真正得到了帝位。从前费尽心思登基时的欢喜,在此刻的欢愉面前,卑微得简直不值一提。
此刻的欢喜,带着光明正大的意味,也带着她沉甸甸的期许。
难以自持地,祁渊忽然逼近她的唇,嗓音低沉醇厚:“所以,李知意,你的话是可以收回的,对吗?”
他稍稍抬头,几乎要咬住她微红的耳垂,几乎能听见她惴惴的心跳。“那么,当着佛祖的面,告诉我,你愿不愿意,再给我一次机会。”
“别撒谎,李知意,佛会听见。”
他轻语着,视线灼热,如几近失控的岩浆。
在即将溺于他迷离的墨色双眸之前,李知意纤细的腰身从他的手中挣脱而出。
红润的唇瓣微微张开,她望着天边的启明星,淡淡开了口。
“既然佛能听见,我又何必回答。佛,自会听心声。”
说话间,她耳边的碎发随风轻动。
祁渊伸出手指,心疼地拂过她略带湿意的眼角。
他不舍得为难她,所以慢慢退却一步,琥珀一般的深沉眼眸掩去所有失落。
第62章
“去包扎吧。”李知意再次催促道。
“你若答应与我一道用早膳, 我就去。”祁渊贪恋地看着李知意的脸庞,视线不肯移开半分。见李知意不答应,他又试探着恳求。“一顿早膳而已。”
眼前的场景似乎变得非常熟悉。李知意想起来, 当初在潜邸的时候,她似乎时常这样央求他。他的早膳每每都是与陈先生一道用的, 所以李知意往往一觉醒来就已看不见他。大婚过后,她常拽着他的袖子, 央他一道用早膳。
他每次都给出了不同的借口,完美得无懈可击的借口。李知意虽然一次又一次地失落, 但也从来没有埋怨过。
而此刻,一切都转过来了。是他在恳求,以她从未听过的低怜语气。
人啊,实在有趣。李知意淡然地想着, 随口便答应下来。她料想,寺庙的斋饭定然是众人合用的。在这里, 并不会分什么高低贵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