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猪很快便处理完毕,猪肉分成了几部分,五花肉,瘦肉,还有大肥肉,以及猪板油,大骨,排骨。
这些肉村子里人可以卖,在村子里卖剩下的,就送去城里,到了年前,肉的需求量增加,肯定能卖出去。
肉处理好以后,有需求的村民们纷纷上前来买肉。
不少村民就是特意等着村子里人杀猪,过来买肉的。
相比较城里的肉,村子里卖的猪肉,价格会便宜很多。
去城里买猪肉,一斤猪肉至少得十八到二十文钱。
在村子里买,一斤只要十四文钱。
一斤能省好几文,多买几斤,省得就更多了。
而且直接从同村的人手里买,还不用去城里,又省了一笔路费,比去城里买要划算很多。
大多数村民买肉就买一两斤,两三斤,能买四五斤肉的,都是少数。
村子里人买了一些后,苏家人才上前,开口要了五十斤肉。
一听苏家人要这么多肉,卖肉的主人家都被吓了一跳,这一口气买的也太多了吧?
苏家人却不觉得多,四十五斤肉用来灌腊肠,另外五斤用来炸肉丸,刚刚好。
村子里人不知道他们家要做腊肠,依着普通人家的买肉水准来评判他们,自然觉得五十斤肉太多了。
杀猪的主人家惊讶之余,又不确定的问了句,“啊?五十斤?要这么多啊?”
李氏笑着点头道,“是啊,要五十斤。”
“哎呦,李婶子,你咋买这么多肉?能吃的完吗?”有人酸酸的问了句。
“买回去做腊味的,能吃的完。腊月多做点,时间放久一点,也不容易坏,留着慢慢吃就是。”李氏解释道。
“李婶子,你家上次不是已经做了很多腊味了吗?我之前路过你家门前,瞧你家院子里晒了不少,这怎么还要做腊味呢?”
“之前做的,已经吃了不少,还送了些出去,没剩多少了。
家里人爱吃,索性就多做一些呗。”
村里人听了,感慨着苏家的“豪气”。
别人家吃腊味,腌制一点,一次只舍得吃一点,尝尝味儿,苏家却有一种把腊味当饭吃的感觉。
有钱才能这样“糟蹋”,没钱的话,谁能舍得这么吃?
杀猪的主人家确定了苏家要这么多猪肉后,还是很高兴的。
毕竟在村子里多卖一些,也省的他再费工夫把肉弄到城里卖。
猪肉卖给同村的人,能卖十四文一斤。可是送给肉贩子,会被他们压价,一斤估计也只能卖个十三文。
毕竟肉贩子把肉收过去,也得挣钱,会想方设法的压低成本。
“好,李婶子,你看看,你要啥肉?你买的多,可以随便挑。”
对于那些买的少的,可不会让他们随便挑肉。
要是让人随便挑的话,大家都爱吃肥肉,肯定都会挑有油水的肥肉买,这样一来,瘦肉可就卖不出去了。
但苏家买的多,对于这样的大主顾,自然有挑选的权利。
要是在以前,李氏来买肉,估计也想着挑大肥肉买,不过现在不一样了,他们苏家生活条件好了,油水足,不像以前那样爱吃肥肉了。
李氏询问了一下苏晚晚的意思,“晚宝,你看看,咱家买啥样的肉好?肥的还是瘦的?”
“半肥半瘦的五花肉就好。”苏晚晚看了下肉,觉得五花肉的卖相最好。
第474章 好吃一百倍
不管是做腊肠还是炸肉丸子,太肥或者太瘦的肉,都不太好,半肥半瘦适中的,是最好不过的。
李氏听了苏晚晚的意思,便让杀猪的主人家给切五花肉,五花肉不够,再切点儿半肥半瘦的肉就成。
五十斤肉称好,杀猪的主人家又道,“李婶子,你今天买的肉多,我送你点东西吧。你看看,这猪内脏猪血猪骨头的,你看上了啥,随便拿点回去。”
李氏又询问了一下苏晚晚的意思,她平时不过问厨房的事儿,所以也不晓得拿什么好。
苏晚晚要了两根大骨,打算回去熬大骨汤喝。
天气冷,喝点儿大骨汤,正好暖暖身子。
另外又要了点猪肚,洗干净了,和大骨汤一起煮,味道很好,还能补身子。
又要了两节猪大肠,爆炒肥肠家里人都爱吃,是男人们最爱的下酒下饭菜。
猪血要了两碗,麻辣血旺家里人同样爱吃。
见苏家人买了这么多肉,才要了这么点东西,杀猪的主人家心里反而有些过意不去,于是又主动加送了几段排骨。
买好了肉,苏家人便回去了。
这会儿也才上午九点多钟,离饭点还有好一会儿。
苏家人开始忙起灌腊肠的事儿,一家人分工搭配,忙起来也快,午饭前就将腊肠全部灌好,晒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