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种田)+番外(205)

因为老爷子人前嘴上念叨:孙子刻苦, 秦夫子教导的好。转头就对自家学堂里的小弟子,严格教导。

以至于杏儿、安儿、小树傍晚放学回来都念叨课业多, 没时间去山上玩了!

要知晓,秋日时节,除了果园, 村里的孩子最喜欢去山上玩

年岁小一些的打山枣、打核桃,十四五的男孩子会偷偷摸摸去后山,摘松塔、捡毛栗。

可今年不一样了!

村里要修路,地里的番麦要掰, 还要准备犁地种麦子。

十四五的愣头青小伙儿不是要去帮忙推沙搬砖铺路,就是要代家里人去作坊上工, 就算是混子,都得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只因为,苏家村出了个秀才公,不能给秀才公丢人!

苏婉去果园、地里时,不止一次听到村里老人呵斥不爱干活成日闲晃荡的苏家村该溜子!

诸如“一天天就知道瞎晃悠,有十个志栋都不够你们丢人的,下地去”。

亦或者“就知道给村里丢人,可别吊儿郎当了,让外人看见,说起来就是奥跟秀才公一个村啊,丢志栋的脸”。

当然,在府城书院、村里学堂念书的孩子日子也不好过,在外不止要面对更严格的夫子,回家,

更是要被家里人耳提面命念叨:“好好念书,争取考个秀才,像你志栋哥一样风光。”

大部分人,对自家孩子有比较清醒的认知,通常都是“不求像你志栋哥一样有出息,好歹多认几

个字,以后能当个账房,也比在地里刨食轻省!”

不好过啊,真心不好过!

不论是读书的,还是没读书的孩子,都感受到了来自生活的压力!

张椿却不一样,相较于同龄在府城念书的人,亦或是同窗,他这是第二次受到打击。

第一次就是去年想跑商队,被亲亲三叔打击的时候。

此刻,正愁眉苦脸,下学也不回家,就坐在苏婉家廊檐台阶上,对在菜园里忙活的人大吐苦水。

“又不是人人都是你大哥,非得让我们向你大哥看齐,天天念叨好好念书考秀才,烦都烦死

了。”

.

“要村里人人都像你哥一样会读书,那咱村谁还种地啊,干脆都去考秀才得了。”

••••••

苏婉忙着摘辣椒,头都不抬,不过,她知道不能跟中二期的少年反着来,因此,“啊”、“昂”的回应着张椿,为了表肯定表认同,偶尔还来一句“确实”,表明自己的立场。

尽职尽责扮演忠实听众,给予倾诉者充分的发挥余地。

一通埋怨,还听到了想要的肯定,张椿自觉终于有人理解自己,且跟自己是一伙儿的,坐直身子道:“苏婉,还是你有见识,比你大哥还有见识!”

苏婉:••••••

内心:我需要你肯定?

嘴上却是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专注自己喜欢的干出成绩,都是优秀人,而且人跟人不一样,不能用我大哥做标准来要求每个人。”

这话,简直说到张椿的心坎里,他拍着大腿兴奋道:“就是呀,要不咋说你有见识呢!”

“哎,今晚回去,我爹再念叨我就拿这话堵他嘴,看他还你志栋哥长你志栋哥短的唠叨我不,听得我耳朵都长茧了。”

想到他爹,甚至三叔对苏婉大哥的赞扬,张椿不忿道:“我以后就算不考秀才也比你大哥出息,不信走着瞧!”

刚走到洞门处的苏志栋,恰好听到这话,挑着眉毛戏谑道:“以后出不出息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再不回去,今晚肯定得挨揍。”

张椿现在自认有精神后盾,对已经是秀才公且还兼任夫子的苏志栋很是看不上眼,直接斜躺在廊檐石上,闲闲道:“挨啥揍呀,我又没干错事儿!再说,不就说了比你有出息嘛,你要去告状?”

无论是姿态,还是说话语气,都很欠揍。

苏志栋挽着袖子走来,道:“我未卜先知,你再不回去写课业••••••”

为了省灯油,家家都压着孩子尽量在天色亮的时候写完课业,可今天下午,张椿自下学来家就没挪过地儿,再不回去,晚上得点灯熬油写课业。

落在下地回家的大人眼里,可不就是下学疯跑瞎玩,没来得及写课业么!.

别说苏志栋,苏婉都能想象到张椿爹一边骂骂咧咧点油灯,一边催促儿子写作业的场景,笑道:“要不你去通堂和杏儿安儿小树一起写课业?”

“我才不跟小屁孩一起呢!”张椿站起身,拍了拍衣服进菜园,帮忙将苏婉摘好装篮的番椒提出来倒在廊檐石上,才慢吞吞回家。

路过苏志栋时,为表不忿,还故意撞了一下人,顺便送上一双白眼。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