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番外(541)

作者:蒙娜丽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据幕中女子之言,这漫游对文人是很有好处的。

因为她不止一次提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难道就是因为这个,所以王维才不敌李杜二人的吗?

【他在路途上写下了《哭孟浩然》、《汉江临眺》、《送封太守》、《送康太守》、《送宇文太守赴宣城》等诗作,给这么多人写诗,可见王维的人缘还是很不错的。】

【孟浩然的死因我们在讲李白的时候好像说过,他与王昌龄在襄阳相遇,两人可能太快乐了,吃了一些海鲜什么的,据推测孟浩然的死可能是过敏之类导致的,这种死法是很让人惋惜的,所以王维作为他的忘年交,来到襄阳这个地方自然会想到自己的好友,于是写下《哭孟浩然》哀悼。】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王昌龄心中忍不住赞同。

这样的死法真的很让人惋惜。

虽说孟浩然一声未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就算是游历到老,隐居到死也比这般可惜地离去更好。

说什么洒脱自如?

若是能改变这一切,他宁可没有孟浩然这个好友,宁可从未去和孟浩然一起相聚。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故人已经见不到了,但是汉水依旧日日东流不停歇,人们在这些自然面前永远都是这么地如同蝼蚁一般的渺小,自然缓慢变化的时候人们不知已经更迭多少代了,这两句是体现物是人非之感。】

王维喜欢用自然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心境,许多人都看出来了。

他将自己抽离出来,看着自然变幻,这样他的心或许就更静了。

虽然大家好像都明白,可真想去做,只能叹一句真的好难!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请问您现在何处啊?江山依旧,还有谁能去游蔡州呢?孟浩然曾在《与诸子登岘山》有诗句“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几句之间算是有了一个梦幻联动。襄阳老,指的就是在襄阳离世的孟浩然,而蔡州是孟浩然的故乡。江山依旧,游蔡州的人也会络绎不绝,但是再也找不到熟悉的好友的身影。】

【短短四句,语浅情深,这是王维对孟浩然的直白的思念, 其实说古人含蓄,但古人在面对这些事情上少有隐藏的,像是如今有多少能这么直白地用文字和语言表达对一个逝去的人的思念啊?】

众人不理解这幕中女子的意思。

这样的缅怀之语为何要含蓄呢?

人都已经没了,再将这份情隐藏起来就什么都没有了。

能有李白、王维等人念着孟浩然,想来他死去也是无憾的。

公元712年,景云二年的孟浩然也是这样想的。

这些好友,他要提前去见。

【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春,王维从岭南北归,路过了润州、京口等地,在京口他有诗《送邢桂州》。】

【邢桂州指的是王维的好友邢济,这个邢济是要去桂林上任,王维写此诗送对方,但这里面又不仅仅只有送别,还表达了王维的政治追求。】

近来的这些文人的经历更让读书人有了出去漫游的心思。

尤其是那些刚懂些人事的年轻人。

而那些已经入朝为官的也有些不再抗拒去到地方。

这不是他们想做一个什么大文豪。

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渐渐地意识到了解更多百姓生活的重要性。

而且许多人很有远见。

他们知道经过巨幕,皇帝也会更加重视地方,这也会给他们这些人机会。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饶,指的是饶歌,也就是军中乐歌,钟鼓齐鸣,饶歌在京口唱响,战船乘风破浪往洞庭而去,这里并不是说当时的送别场面就是这样的,而是想象的一种气势吧,寓意诗人让好友往前冲!“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在赭圻、将赤的岸边稍作暂停,又重新扬起风帆、拍击船桨继续向前。】

【这里这样翻译不一定特别准确,我有点像个机翻,我觉得这些场景完全要靠个人去想象,人家写出来的那就已经是最精炼的表达了,非要解释也可以,就是仅供参考,我可终于明白那些翻译官们的不容易了,又要表情又要达意,还得词句优美,很不容易。】

机翻是什么意思?

众人觉得这女子解释得还算正常的吧。

虽然有些不太清楚,但是众人明白了一点,其实在之前他们就已经明白了。

女子解释的这些诗句决不能作为权威,因为她也是人,甚至是比他们更之后的人,不可能完全了解如今的人,对于如今甚至是此前的诗句就更不可能完全理解。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两句大家应该都听过吧,算是名句了,写景,王维就没有输过,夸张了,但是王维写景确实是有一套的,而且他的诗句很多时候往往就像这两句一样,非常工整,在工整之中他又不是为了工整而工整,而是在完全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之后的一种工整,读起来很舒服。】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