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再一想幕中女子这些天说的事情。
许多时候,朝廷出现纷乱,那都是因为帝王明知不妥,却因轻视而放任自流,他不能再这样了,不能给那些人钻空子的机会。
【王安石说这样的话不是明摆着认为执政大臣会徇私枉法吗?如果没有,执政大臣听了这样的话会不高兴,如果有,那王安石就更是得罪人了。】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这好官还真是难做!”李白感叹。
若是他自己,恐怕也是如同王安石一样,就算是得罪人也是要说的。
但他觉得他怕是也不会这样直接说,而是把想说的话放到诗文之中。
如此一想,那白居易的法子倒是好。
杜甫频频点头。
他想他之所以仕途不顺,恐怕也跟王安石这样直谏的性子相关吧。
可是若是不说出来,如此演变下去,那还得了?
【这时候宋英宗刚刚登上皇位,肯定不可能为了王安石得罪执政大臣,王安石也对此无能为力,也是在这一年,王安石的母亲逝世,他便辞官回了江宁。】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他的母亲……
王安石眉头紧紧蹙着,都是不好的消息。
难怪……难怪他也是一个悲情文人了。
【根据《宋史》记载,“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宋英宗在公元1066年离世,即位年限正好在王安石守孝的这三年,这三年里宋英宗还一直召王安石,我估计是想让他孝期满后做官,但是王安石都以守孝和自己身体不好拒绝了,这儿咱们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
赵祯的表情也不怎么好。
这赵宗实怎的也这般……
才三年,三年他能做什么?
看来自己得重新考虑过继之人了。
三年太短,恐怕让他站稳脚跟都难,如此一个朝廷又马上换人,大宋不乱那才稀奇。
不过王安石是为什么总不愿做官?
不会就因为舍人院之事吧?
还是说他看出赵宗实短命了?
【或许是觉得英宗不太行,或许想吊吊英宗显示他的重要性,又或者他自己没打算好以后的路,这些都只能凭我们自己猜测了。】
【但是他这么一拖就拖到了英宗离世,宋神宗即位。】
来了,这个支持王安石的帝王来了。
这时候众人都还不知道宋神宗是谁。
想来当是英宗的儿子。
希望不再是个身体羸弱的帝王了啊!
【宋神宗很欣赏王安石,于是一即位就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诶,这个时候王安石就没再推辞了,一来他家就在江宁,应该是推脱不掉,二来,说不定他自己也有了为新君效力的决心。】
赵祯看出来了,王安石果然一直都在寻找机会。
这时候他用的就是白居易穷则独善其身那套吧,知道帝王不会给他机会,他索性就不干。
但是新帝登基他就马上做官试探,真是个……
赵祯笑,真是个心思多的!
【王安石在江宁知府的位置上并没有待多久,但是却写下了不少的作品,其中他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共开豪放派先河。】
王安石有些吃惊。
范仲淹历来是他最敬仰的大人。
幕中女子提到的范仲淹的那些作品他也十分欣赏,没想到自己的词能和范仲淹的词并列,还能有这么高的评价。
不过他好想看看这首渔家傲啊!
【范仲淹的这首渔家傲,大家应该都背过,“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沉郁豪纵,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词,王安石的这首《桂枝香·金陵怀古》同样如此。】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王安石跟许多人一样喃喃念着,那种苍凉之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他有些怀疑,自己的诗句能与这相比?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登高望远,此时的故都金陵正是晚秋,天气肃然,这里的故都不是指的宋朝故都,而是六朝古都,就是当时的江宁,也是金陵。“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看到这里,大家应该都能想到很有名的句子,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这句真的是千古名句了,不知道出现在后来多少文人的诗文中。】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这句也是李白很喜欢的。
不过小谢之诗,在他看来就鲜有不好的,即便现在他已经被称之为诗仙,这也不影响他欣赏谢朓之作。
【此处的景色也是很好的,江面像那白绸,而群峰都聚集在一处。“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江里的船游荡在夕阳之中,而西风来处,酒旗正斜插楼间,随风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