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还没等他说完,就听到了幕中女子的否定。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赵祯他除了儿子还有十多个女儿,而他的这些女儿也只活下来了五个,只有一个长寿的,虽说古代医疗条件不好,但是他们在皇宫有御医什么的,总比其他地方的人好,看人家苏轼颠沛流离还活到七十多岁呢。而且古代条件不好,那比他们更古的唐代也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还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听到大唐没有这样的事情,李世民心下放松不少,心中也起了看热闹的心思。
又不是御医的问题,又不是后宫的问题,那会是什么问题呢?
【咱们现在结婚,有很多规矩,比如说不能近亲结婚,比如说男的二十二,女的二十,为什么要有这些规定呢,国家随意定的吗?】
这是何意?
近亲?何为近亲?
为何不能近亲,不是讲究一个亲上加亲吗?
还有女的居然要二十才能成婚,那不成老姑娘了吗?
男的二十二,要知道他们这时,许多男子十来岁就已经有通房丫头服侍了呀!
这后世的规矩当真是让人奇怪。
【那肯定不是,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后代,古代为什么那么多人身子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近亲结婚,而没成年的那就更不用说了,宋仁宗呢,最喜欢的就是年轻妃子。古代的女子很大的一个任务那就是传宗接代,从结婚后的第一天起她们就把这个任务背在了身上,那些妃子十二三岁就嫁给了他,所以生孩子时也才十四五岁。】
【十四五岁啊,我的老天爷,发育得晚的青春期都还没到呢,身心都不成熟,生下来的孩子怎么能好,又怎么能养好?只是那时候的人都不知道,再加上宋仁宗自己就身体不好,或许很多人都把原因归结到了宋仁宗的身体上面。】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赵祯一下子顿住,他喜欢年轻妃子,那是没错,可他从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她们早早地入宫,宫里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而且有太医调养身子,怎么也不会比在宫外差了啊。
至于不成熟……他看他的那些个妃子个个玲珑剔透,也不至于不成熟。
这幕中女子,不会是胡说的吧。
近亲结婚,他都是没太明白是何意。
【当然了,宋仁宗自己的身体应该也有原因,准确的来说是跟他们整个赵家都有关系,我们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宋朝皇室的子嗣其实都不怎么样,之所以咱们没有太关注是因为大多还是因为他们妃子多生得多,总有那么几个健康长大的。】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如今确实也算高寿,他自己也清楚。
但是与他这般高寿的人也不是没有。
再说前朝,幕中女子时常提及的李杜二人同样是高寿。
可再一想大宋皇室,这……倒是件不好的事情。
哪怕只是随意想想法子,他竟也是脑中一片空白。
【这皇帝无子那还了得?朝中大臣们比他还着急,也不管宋仁宗失去了儿子伤心难过,纷纷上书让他过继宗室子弟。】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以往他们就比较着急,如今一听说是宋朝皇室的血脉不行,他们个个心中便更急了。
这可如何是好,定是会遭有心之人惦记上的啊。
这些个忧国忧民的大臣都在想,明日上朝一定要再奏请官家过继子嗣。
自然什么都比不过大宋的社稷稳定重要。
【他过继的就是后来的宋英宗,当时他的名字叫赵宗实,其实早在宋仁宗生儿子之前赵宗实就被养在宫里过,但是后来宋仁宗一连几个孩子,大家都看到了希望又把赵宗实给送了回去,而值得一提的是,赵宗实的爸爸赵允让也曾经是皇帝备胎,后来就是因为有了宋仁宗才又被送出了宫。】
赵祯恍然大悟,原来是他。
想必赵曙是自己的赐名了。
他倒是个有福气的,可他用的是本属于自己孩子的福气,一想到这个赵祯心中就不舒服。
若是他稍微有点不好的地方就断了他这条路。
【眼看着梅开二度,宋仁宗一家跟耍着人玩似的,大家都觉得赵宗实肯定心中不满而且说不定赵祯的儿子都是他害死的,咱们还是那句话万事皆有可能,但是我个人觉得是不大可能,像赵祯一直没有儿子,好不容易有了,他难道会不好好地看着?包括后宫怀孕的妃子,那不得当国宝对待?】
听到这可能,赵祯心中大震,这倒是他从来没有想过的。
赵宗实有这么大的胆子?
然而转念他也觉得不可能,虽说大宋边疆不定,但他这皇宫可以说是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