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看准了成蟜这种心理,赵仪才敢污蔑得这么坦然,甚至他不光是说,还付出了行动,比如源源不断送进樊将军府上的米酒,那可不是白送的。
赵仪不愧为博览群书之人,夸人时不假思索,就连骂人的词都不重样。
他说这些就一个目的,夸大嬴政的过错并增加成蟜的信心,你看嬴政这人不得人心也不得天佑,他的失败已经注定了,现在就差谁上去踹他一脚,秦王的位子就能空出来啦!
嬴政想趁赵国后方空虚去偷家,殊不知我们也是这么想的,趁着蒙骜大军不在咸阳,咱们直接回来大军围城,嬴政不想退位也得退!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错过一次再等十年,所以别犹豫,跟着我一起反了你哥吧!
这大概是最早的成功学了,魅力连长安君都无法抵挡,随着赵仪越说越多,成蟜的脸色也阴转晴,不再像一开始那样阴沉了,只是心中的忧虑半点不曾少。
赵仪难免好奇:“公子因何事烦忧?”
现在这种情况,赵国随时有灭亡的危险,要担心也应该是他担心吧?难道成蟜在邯郸做质子还真住出感情了?舍不得赵国被灭?你可别逗我笑。
今天成蟜找赵仪来,本就是为了这事,当下也不再犹豫,将他的猜测和盘托出,听得赵仪连故作的鄙夷都维持不住了,惊道:“当真?”
成蟜认真点头:“嗯,我怀疑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我去,今早召我去晨会,就是为了让我心甘情愿地把布防图献上去。”
其实刚出咸阳宫那会儿,成蟜没打算告诉赵仪,毕竟成蟜有兵权是他们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赵仪也是因为这个才会那么看重成蟜,如果被他知道成蟜不能随军,那所谓的里应外合就成了笑话,赵国必须重新想办法抵御秦军。
这样一来,成蟜就没用了,赵国自然也不会再帮他夺取王位,这不是成蟜想看到的。
可成蟜不过是一个刚刚归国的质子,手中既无权又无人,根本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无奈之下,只好对赵仪说出实情。至少现在成蟜还是他们最合适的人选,赵仪不可能立刻抛弃他不管。
赵仪当然要帮成蟜,不是因为什么盟友精神,而是成蟜他是个草包啊!由他来领兵,赵国君臣别提多放心了,庞煖要是跟他对战都能笑出声。
可一旦主将换成任何一个人,比如王翦、比如张唐,都将是赵国的灾难。
可是没道理啊,秦国只有成蟜最了解邯郸,就算有路线图和布防图,又哪有带着成蟜这个大活人来得方便,万一对图上的信息理解错误,走错了路,有成蟜在也能及时更改,可要是全凭一张图,大的过错不至于,但绝对更耗费时间。
打仗的时候浪费一点时间跟自杀也没什么区别,蒙骜是老将了,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难道这是嬴政要求的?秦王竟然傲慢至此,完全不把赵国放在眼里了吗?
或者是他早就察觉到成蟜有异心,担心成蟜有了兵权后趁机作乱,所以才宁可麻烦点,也要将成蟜弹压下去?
……
“秦王竟然傲慢至此,还真当秦国无往不胜了不成?”
赵仪先是不解于嬴政的做法,后又愤怒于嬴政对赵国的看轻,可想想长平之战,想想丢掉的故都晋阳,赵仪不自觉开始赞同,也许,赵国的确不如秦国。
……不,他不能这样想,赵国承袭赵侯,岂能输给秦国这等马夫之后!
成蟜的脸当即就黑了,原来赵仪竟然不知不觉间把心里话说出了口。
第47章 第47 章
嬴姓先祖在商朝时曾为商王驾车, 受到赏识,商王把女儿许配给他,从此嬴姓一族成了贵族。到了周孝王时期, 秦非子又在汧渭一带养马, 养得挺好, 被周孝王封为秦侯,抵御西戎, 此后五百余年,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秦国。
这事以前没人提,但自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一日强过一日,并对各国都产生一定威胁后,这段发家往事就被挖出来了, 凡是跟秦国有仇的, 都爱撇着嘴来一句“马夫之后”, 仿佛他们的战败是因为自己太高贵, 不愿意与秦国这等低贱之人争斗似的。
成蟜脸黑了,毫不客气地接下赵仪脸上的遮羞布。
“赵大夫似乎忘了, 秦国与赵国可是同一先祖。”
赵仪脸一僵, 拼命贬低秦国的样子有些可笑。
没错, 秦国先祖是恶来后代, 而赵国先祖是季胜后代, 而恶来是季胜的哥哥。
说我们秦人是马夫, 都是一个祖宗, 你们赵国又能好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