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桓齮给力,从秦王政十年到十四年,每年都能从赵国身上撕下一片疆土来,连续五年,早已将赵国打得跟燕国差不多了。
大将庞煖已死,赵王庸碌,朝中皆被丞相郭开把持,若不是雁门关还有个李牧,赵国现在连燕国都要比不上了。
毕竟燕国虽弱,至少现在的疆域面积比赵国大。
韩非没有反驳扶苏,情绪也没什么变化,扶苏了然:“哦,看来先生也没有完全指望赵国,那就是想借此拖延时间,复兴韩国,同时联络诸国来联手抗秦。”
“不是我说,韩先生,您对韩国、对六国,未免太过自信了吧?”
办法是好的,可惜六国君主皆是草包,再好的办法由他们来落实,都是白费力气。
“先生说姚相是赵之逐臣,可他被赵国赶走后,还能来秦国在丞相,可见确实有大才,或许您真应该跟姚相学习一下,到六国中走一走。”
“赵王迁不学无术,齐王建骄奢淫逸,楚王大权旁落,朝政皆被佞臣把持,与桀纣乃至周幽王何其相似,都是做亡国之君的好苗子,先生居然将希望托付在他们身上?不怕所托非人吗?”
指望他们救国是有点难了,不如指望他们灭国。
韩非:“那燕王魏王呢?”
韩王安已经被骂过一轮了,此时倒没必要自取其辱。
扶苏对燕魏这两位也不客气。
“燕王短视,魏王倒是还有些魄力,可惜积重难返,魏国早就已经衰落,纵使他有雄心也改变不了结局。”
早年魏王还曾联络诸国合纵抗秦,可惜根本拦不住一点,他即位到现在,魏国连失三十座城池,直接跟韩国混一个梯队。
而燕国平时就龟缩着,偶尔趁赵国不备搞搞偷袭,再不就是跟齐国摩擦摩擦,真是白白浪费了它那偌大的土地,还不如魏国有骨气。
就这两个,也配拿到台面上来说?
“我又何…尝不知,”韩非颓然,“不过是尽最后的努力罢了。”
他知道韩国将亡,他也知道六国人心不齐,五次合纵均以失败告终,恐怕很难聚集第六次了。
可他没有办法,六国势颓,除了合纵已经没有其他出路了,不试试他又怎么能甘心呢。
扶苏:“先生一心为韩国奔走,扶苏敬佩,可惜……您的打算早已被姚相和李先生看透了,他们必定不会让您如愿的。”
韩非苦笑,若非如此,他也不会身陷囹圄,秦国能人辈出,更难得君王也不昏庸,他终究是棋差一招。
不过,扶苏的称呼让韩非感到意外。
“李先生?”
“廷尉李斯,听说曾经与韩先生是同窗,您不记得他了吗?”
韩非面色微变:“自然记得。”
李斯像是与他生来犯冲,凡是对他有利的事,李斯都要破坏掉,就像这次他向秦王建议攻打赵国,连秦王都赞同,偏偏李斯非要反对,铁了心劝秦王攻打韩国,还将丞相姚贾都拉上了他的车,跟着一起反对韩非。
当然,姚贾不可能这么轻易就听李斯的话,他有自己的考量,但若不是李斯挑头,旗帜鲜明地反对,事情也不会闹大到现在这个地步。
而李斯,居然是扶苏的老师?
第154章 第154 章
“先生居然不知?”
“哦, 也对,这并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韩非定定地看了扶苏一眼:“不,恰恰相反, 这十分重要。”
李斯针对他, 一心想要灭掉韩国, 扶苏一直以来都受李斯教导,定然也会受到影响。
这师生二人说不定就是一条心的。
韩非:“原本我还在奇怪, 为何长公子愿意踏…足监牢这样腌臜的地方,还同…我说了这么多话。却原来,长…公子和李斯一样,都是想灭了韩国。”
这话本应带着责怪的意味,偏偏韩非的语气并不重,似乎比起责怪, 更多的只是一种失落的感慨。
扶苏:“先生错了, 我说过, 能让韩国灭亡的只有韩王自己。”
“不是我与李先生想灭掉韩国, 更不是秦国想灭掉韩国,先生既然分析了天下局势, 就应该清楚, 值此大争之世, 弱便是韩国的罪。”
弱肉强食, 强者生存, 世间从来便是这样的道理。
韩非却苦口婆心相劝:“老师只是教导你读书, 引你入门而已, 长公子将来是有大作为的人, 该有自己的思考,不必万事都与老师相同。”
即便扶苏如此说, 韩非却仍认为扶苏只是被李斯影响了,劝他要有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