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楚王死后,李园丝毫不耽搁,就在宫道两侧埋伏刺杀,砍掉了春申君的头。
没了春申君,李园作为新王的舅舅,理所当然掌控了楚国大权,但仍有一些春申君旧臣和朝堂上的正直之士在反对李园,双方你来我往,斗了两个多月,还没等斗出个结果呢,秦国居然就打过来了。
楚国所有人:“?”
内讧暂停,先把地盘保下来再说。
在李园的建议下,熊悍也集结大军调往蜀地迎战,本来最适合出征的大将是项燕,可惜项燕是反对李园那一拨的,李园正看他不顺眼,才不会给他拿军功的机会,所以派了投靠自己的一个将军去了。
此前桓齮并不十分有名气,李园也没当回事,以为万无一失,可没想看秦国出品那个个都是精品,两军一交战,就被桓齮压着打,楚国西南边陲的疆域一缩再缩,气得李园都摔了杯子。
朝中反对李园的人终于找到了突破点,对着楚王疯狂弹劾李园,说别看他是王上的舅舅,跟您关系亲近,可他实在没有治国的才能,瞧瞧这才多久,楚国都快亡在他手里了。
王上啊,您快醒醒吧,绝不可偏信此等小人!
熊悍态度略有动摇,李园更气了,好在关键时刻太后李环出手,训斥了儿子,才让舅甥关系和好如初。
朝堂上却是一片哀叹。
这次短暂的危机让李园认识到,光靠着和王上的亲缘关系,地位还是不太稳定。这次妹妹能帮他,是因为王上年纪还小,还愿意听从母亲的话,等王上长大了这个办法可就不管用了。
他必须要尽快收拢人心,好彻底掌握朝堂,为此这一仗楚国必须要赢,不然所有人都会怀疑他的能力,更没有人愿意支持他。
必须要让他们看到,他是杀了春申君没错,但他同样有能力代替春申君,守好楚国,甚至壮大楚国,到那时还有谁会反对他?
为此,李园第一次低下高傲了好几年的头颅,让楚王召项燕进宫,打算换项燕当主将。
王上召见,项燕不敢不从,立刻就换上衣服要进宫,项梁气不过,拦住项燕:“父亲!这哪里是王上召见,分明是那个李园的意思,您不能去!”
打量他们不知道呢,之前李园在王上面前屡次进谗言,害得王上与父亲离心,被勒令在家修养,如今前线战败,父亲倒是不用再修养了。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真是好一张小人嘴脸。
比起气愤的项梁,项渠却是稳重得多,劝解道:“二弟,不管这是不是李园的意思,既然这是宫中召见,父亲就必须得去,不然就是不尊王命,李园就更有理由打压我们了。”
项燕赞许地看了眼长子,然后嫌弃地瞥一眼莽撞无脑的二儿子,说:“你大兄说得对,王上召见,为父必须要去,以后跟你大兄仔细学学,遇到事多动动脑子!”
说完登上马车朝王宫而去。
项梁不服气:“我!”
可惜马车已经走远了,他只能泄气地向空气挥拳头,然后看也不看项渠,气冲冲跑进府里。
项渠摇摇头,弟弟就是弟弟。
……
项燕去拜见楚王,果然在一旁看到了李园,有楚王做缓冲,项燕当即就与李园化干戈为玉帛,也算是某种程度的将相和,楚王深感欣慰。
两人握手言和的第二日,项燕就带着亲兵出发了,而李园也没闲着,得知昔日好友如今成了秦国的丞相,特意写信过去痛骂、
信中大意是,我当你是好朋友,你几次来寿春,我都热情招待你,把你当最贴心的朋友,可你如今当上相国了,发达了,就帮着秦王打楚国,你还拿我当朋友吗?
姚贾看完信,百忙之中抽出点空闲回了一封。
姚贾:哎呀我很惨的啊,我出身寒微,也没什么学识,从魏国到赵国都没有人愿意重用我,只有秦王愿意赏识我,赐给我丞相之位,我自然要肝脑涂地以报知遇之恩。
那秦王铁了心要打楚国,我也没办法啊,我早就劝过了,根本拦不住。
如今周王朝已经湮灭,此乃大争之世,而你我各为其主,这一天早晚都会来的,纵使是伯牙子期般的友谊也无法阻止,此前人未解之谜题,后人亦复哀叹矣,李园兄,我对不住你啊!
不愧是能靠着一番游说组织起五国合纵,又给说到解散的人,骗人的词儿一套一套的,直接让看完信的李园抑郁了,在空旷无人的庭院里捏着白绢抬头望月,片刻后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