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报一丝啊。
李斯出去一趟回来没升职,因为攻打夜郎这事儿虽然是他促成的,但他没出什么力。
他去蜀地,本来是带着种稻的任务去的,现在才冬天,根本没到种稻子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成功,所以他目前等于没有功劳,自然也就没有理由升职。
所以李斯还是客卿,目前的工作除了偶尔给王上写一些文章劝谏之外,就还是教扶苏认字。
就这么点工作量,很难让人见到成效啊!
还不如像公输甘一样呢,当个手工达人,功劳都是看得见的。
因为章台宫那套舒服霸气的桌椅,公输甘现在订单接到手软,公卿们都想要一套王上同款,同时也解放双腿。
有些年老的大臣直接热泪盈眶,终于,终于不用再为难我这老胳膊腿了。
谁懂啊,一大把年纪了还要一跪跪一天,膝盖都跪麻了。
也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得风湿的,有的话那更惨。
所以公输甘现在订单火爆,人也跟着又火了一把,提起公输甘,许多人都竖起大拇指,公输家就是公输家,新奇的物件就是多。
但是像李斯这样,本事都刻在竹简上,除了嬴政没人能看见,所以名声不显,顶多知道王上对李斯还算器重。
毕竟他刚来时只是丞相府舍人,如今已经是客卿了,从爵位上来说,是四等爵左庶长,这已经不低了,白起刚刚崭露头角时,也是左庶长。
功劳上呢,除了初到秦国时,建议嬴政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乃使良将随其后(注)之外,再没有什么值得人侧目的良策,想升职可是真麻烦啊。
哎,等等?
扶苏皱眉回想一番,不对啊,他是不是忘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李斯的成名大作《谏逐客书》呢?
……
咸阳城外的大军已经遣散,原本的士卒们论功行赏,立了功的罪民们也都赦免了罪身,再也不需要去蜀地,以后可以重新依靠军功升爵了。
一些杀敌数量多的,甚至已经重新拥有了爵位和田产,这让剩余只是恢复自由身的罪民们燃起了斗志,再也不想着叛逃到他国去了。
这些人中,有一部分就是嫪毐和吕不韦的家臣,引得秦国乃至天下人的侧目。
这些都是附逆之人,居然也能得到赦免,可见秦王心胸宽广。
等听到连宫人内侍都在夸赞,王上多么多么仁慈,扶苏才恍然大悟,也许这就是他爹让王翦到了蜀地再征兵的目的吧,一举两得啊。
扶苏点点头,表示学到了。
这个冬天注定不平静,楚王病逝瞒不过任何人,各国都派人去吊唁,秦国也去了,然后吊唁的人刚回到咸阳,嬴政就再次下令集结军队,桓齮(yi,第三声)为将军,商讨攻楚一事。
扶苏感叹,这就是战国速度吗?上一波攻打夜郎的军队刚解散不到三个月,又在集结了,正等二月冰雪消融,就挥师南下。
楚国早就猜测秦国会趁着国丧搞事,因此多加提防,布防的守军都快布置到函谷关去了。
秦国说,我确实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但可惜,楚国再次判断错误,这次秦军依旧不是从函谷关出发,这次他们真的是从蜀地迂回过去的。
去年王翦因为担心战线太长,楚国会拦腰切断补给围剿他们,所以不得不放夜郎王南逃,致使秦国只得到了三分之二的夜郎疆土,实在可惜。
尤其在李斯向土人打听到,越是往南,每年收获的粮食越多,嬴政就越发痛心自己没得到的夜郎南部。
这种疯狂产粮的地方,他必须要得到,既然是楚国阻碍,那将楚国疆域向东边推以推就是。
所以这次嬴政特意派桓齮从蜀地进攻,就是要将楚国临近蜀地和夜郎的地方都打下来,变成秦国的地盘,以后再向南扩张时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了。
而楚国此时正在进行权力更迭。
两个多月前,楚王薨逝,太子熊悍即位,王后李环成了太后。
顾虑到新王年幼,楚考烈王(死掉的那个)临终前难得神智清明,握着春申君同样苍老的手托孤,直言太子年幼,以后楚国就交给你了。
春申君也感动地回握住楚考烈王的手,发誓一定会看顾好幼主的。
可惜,这一切都被王后李环和李园的眼线听个分明。
他们兄妹二人好不容易才有今日的地位,眼看着楚王将死,大权触手可及,怎么可能再将权柄拱手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