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班师当日,嬴政接过王翦献上的新绘制的蜀地舆图,难得的开怀大笑,毫不吝啬地称赞道:“将军实乃寡人肱骨也!”
然后亲自将王翦扶起来。
王翦不骄不躁,却也眼含笑意道:“为大秦开疆拓土,本就是臣的本分,当不得王上如此夸奖。且此番全赖将士们奋勇拼杀,成就臣之虚名罢了。”
君臣二人并肩往回走,气氛十分融洽,而李斯则是在身后静静跟着,但笑不语。
此番王翦攻打夜郎时,李斯只是一开始跟着出谋划策,等王翦打入腹地之后他就回到了蜀地,并找到自己带来的一百农夫和一万奴隶,让农夫教导奴隶种稻之法。
李斯才没耐心留在蜀地,一年接着一年地种地,他的目标是为官做宰,离开咸阳一天他都浑身难受,所以他直接让农夫开课,教所有奴隶、甚至是蜀地的黔首种稻。
教导之前,他提前说明,在蜀地种稻这是王上要求的,你们必须要学会,谁敢偷懒就重罚。
重罚果然有效,大字不识一个的一万多人纷纷努力学习了起来,待他们全部学会之后,李斯就将人四散开来,保证整个蜀地包括新打下来的夜郎区域,都有掌握了种稻技巧的人在。
想必明年秋天,蜀地必是遍地稻田了。
当然,还是留了一部分地区种粟麦的,蜀地并不全是如楚国一般湿热,靠近关中的那部分,冬天和咸阳一样冷,显然是种不了水稻的。
而且这第一年大规模种水稻,总是有些人不相信也不敢尝试,总得给人留下一点保障。
但这也尽够了,李斯算是超额完成了嬴政布置下去的任务,所以大军回城时,李斯也骑马跟上,坚决不肯留在蜀地过冬。
如今已经站在了咸阳城外,他请愿攻打夜郎的目的已经达到,自然不会在嬴政与王翦君臣相得时跳出去碍事,只是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
然后走着走着,就注意到了一旁同样安静的姚贾,李斯面露讶异。
这位姚大夫他是认识的,初时在赵受命联合五国合纵,后来到了秦国,又主动请命去列国游说,耗时三年,颇有些纵横家的影子,如今这是终于结束出游回到朝堂了?
不过,一个大夫怎么会离王上这么近?其他公卿可都远远排在他身后。
至于李斯身为客卿,却能跟在王上身后,完全是因为他是随着大军回来的,算是今天的主角,所以特别优待。
那这位姚大夫又是因为什么?
李斯的诧异只有一瞬,但跟在两人身后的奉常似乎早就料到李斯会有此疑问,主动解释道:“君且不知,三日前王上已经拜姚相为相国了。”
相国?!
原来吕相被罢免后,接任相国的居然是姚大夫?!
第142章 第142 章
“咳……”
再次回到小课堂, 扶苏尴尬地摸摸鼻子。
上辈子因为蒙骜死在了太行山,上卿之位空置,姚贾回到秦国后就被封为了上卿, 但现在蒙骜还活得好好的, 甚至身体很硬朗, 看起来再熬走几个人都不成问题。
上卿的位置有人,嬴政自然只能寻求其他合适的位置给姚贾。
原本因嫪毐之乱, 倒是有不少位置空了出来,但那些不过是卫尉、内史、中大夫之流,嬴政想了想,不太满意。
虽然姚贾之功因为一些事情不能明说,毕竟贿赂和离间他国重臣之类的,在用完这些大臣之前, 明晃晃地说出去, 那些钱和情分不就都白费了嘛。
但身为王上, 嬴政心里必须有一杆秤, 姚贾之于秦国,的确有大功劳, 若只是给一些微末职位打发了, 未免显得他太过小气吝啬。
何况姚贾确有大才, 让他来做丞相, 对大秦有利而无害, 正好丞相之位还空着, 嬴政干脆就拜姚贾为丞相了。
早日定下来, 也免得别有用心的人, 隔三差五来他这里打一些‘仲父’的感情牌。
本来扶苏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直到见到仍是客卿的李斯, 突然觉得有什么不对。
他该不会,要把李斯的丞相之位蝴蝶掉了吧?
可千万不要啊!
天知道面对一个未来可能会逼死自己的人,扶苏是用了多大的意志力才忍住不找他麻烦的。
他忍这么久,就是因为李斯跟胡亥那白痴玩意儿不一样,他当了三十年丞相,尤其还是在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的丞相,李斯的才学根本不用多说,谁都看得到这里面的含金量。
除了李斯自己之外,大概扶苏是唯一一个希望他能当上丞相的人了,结果现在,当上丞相的居然是姚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