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初,扶苏让公输甘去膳房帮忙,费桓一顿冷嘲热讽,当时扶苏还吓唬费桓想让他也去膳房,费桓死活不肯去,等到公输甘的名字传遍咸阳大街小巷,费桓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他恨不得回到初次见到长公子的那天,代替公输甘去膳房。
不过费桓理智上也清楚,他不会做石磨,也不会机关术,哪怕代替公输甘去了也办不好差事,可这种天降的好机会硬生生从手中溜走的感觉实在太难受了。
因此,从那以后,再见到扶苏时,费桓都格外热情,就希望哪天长公子看他顺眼,能将他也带到章台去一次。
费桓除了一肚子的名家学问,别的什么都不会,为了讨好扶苏,让长公子看到自己的价值,隔三差五就向扶苏自荐,为他讲书。
然而名家属于哲学范畴,名家的学问听起来就没那么好理解,可怜扶苏,连文言文都听不太懂,每次还要被迫听费桓讲那些云里雾里的东西,只觉得头都要炸了。
何况现在扶苏自己都不怎么去章台,更别提将费桓引荐过去了,扶苏这个月总共都没见到嬴政几次,其中一次还是在某个弟弟的满月宴上。
没错,就在这两年中,咸阳宫再添喜讯,扶苏多了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婴儿的啼哭声从西响到东。
他再也不是爸爸的独苗苗了,悲痛。
如今有了新的弟弟出生,他就不适合再频繁出入章台了,毕竟那可不是一个普通公子该有的待遇,恐怕宫中会因此事起波澜,扶苏还不想这么早为自己树敌。
更何况,若他继续出入章台,其他几个弟弟的母亲就有理由,让弟弟们跟着他学,扶苏才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他必须是独一份!
第128章 第128 章
章台不能去, 整日留在寝宫中也无趣,扶苏就只能来公输甘这里打卡。
其实他还可以去膳房来着,这两年经过扶苏有意无意的引导, 孟芽和宋河已经做出了很多前世才有的美食, 咸阳宫的膳食是越来越美味, 总算将扶苏解救了出来。
不过那些个肉还是一股腥臊味儿,扶苏倒是想改改, 可是一个三岁的小孩子居然懂养猪是不是太奇怪?
而且劁猪这种事,他也没办法引导别人去做,宫里倒是有不少专业人才,但是让内侍去负责这件事也太……这不是往人家伤口上戳吗。
扶苏想了想,发现无解,只能放弃, 大不了他十岁之前就不吃猪肉了!
至于为什么是十岁之前呢?因为过了十岁的孩子就算是立住了, 不用再担心会夭折, 且十五岁就要成婚, 所以十岁的孩子在此时来说,已经是半个大人了。
到那时, 他就可以多出去接触一些市井中的人, 再然后对养猪感兴趣不就也情有可原了嘛。
总之, 除了这些实在没办法改变的, 以及实在没办法得到的, 比如他心心念念的辣椒, 膳房基本上已经步入正轨, 就是主食他实在是不喜欢, 上辈子他是吃白米饭了,这辈子一直在吃粟米和粗糙的小麦面, 实在是不习惯。
可是秦国又不能种水稻,这玩意只有楚国才产,所以楚国毫不客气地将它卖到了和丝绸一个价,扶苏根本吃不起。
毕竟每天都要吃掉一匹丝绸,这也太奢侈了,扶苏舍不得,而且对他的名声也不好,所以扶苏一直忍着。
楚国不是韩国这种小国,历史上秦国是在打下了其他四国之后,才去攻打楚国的,就这还要倾尽全国之力,可见楚国有多难打。
距离现在少说也有二十年。
这也就是说,他想随意地吃一碗红烧肉拌米饭,至少要等二十年!
天呐,那跟出家有什么区别?
扶苏一想到这昏暗的未来,就忍不住皱起脸,极其不愿意接受。
费桓却以为长公子是讨厌听自己讲书,毕竟这两年他已经尝试无数次了,一开始还好,扶苏出于礼貌,以及对名家传人的尊重,多少还会听一会儿,后来发现自己实在是不感兴趣,就再也不肯勉强自己了。
费桓又不傻,自然能感觉得到扶苏的抗拒,可谁让扶苏是他唯一的希望呢,只能每次一见到扶苏,就追着他跑。
如今再次被拒绝,费桓心中不无失落。
“原来是找公输先生啊……”
怎么又是来找公输甘的?公输甘那么沉闷不会说话,整日就知道捣鼓木头铁块,哪有自己会说话,会逗小孩子开心,长公子怎么偏偏就喜欢公输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