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见到嬴政接下来的动作后,扶苏感慨,他爹果然不会让他失望。
半月之后,大概是终于对雪花般的讨论孝悌的上奏感到厌烦,哪怕不能处置这些人才,嬴政也想做点什么让他们闭嘴。
天天上奏有什么用呢,那两个私生子被扔在乱葬岗,估计连骨头都被野狗吃了,难道上奏还能让他们死而复生吗?
人死了自然不能再复活,就像他做下的决定,从来不会有更改的一天,若嬴政是这么容易就能被劝动,说不定他早就被赵姬哄着丢掉了王位。
于是很快,大概是生怕这些人关于孝悌的讨论缺乏素材,嬴政突然想起来还在牢里关着的,不知是圆是扁的成蟜,秉着好事成双的态度,他命人将成蟜拖了出来,先在咸阳宫外公示三天他通敌卖国的罪状,三日过后,也在大街上车裂了他。
至于其他涉及此事的武将及成蟜的家臣们,早在两年前就以及身首分离,倒是不需要像处置嫪毐时那么麻烦。
两人的封地也被收回,重新改回郡县,为都内(国库)增加了不少收入。
而原本还扛着孝悌大旗,大书特书的人们,只觉得一口气倒灌进了嗓子眼,差点被嬴政这一波操作噎死。
只有扶苏在悼念死掉的成蟜:“啊,我可怜的叔叔,怎么变得东一块西一块的,也不知道上香祭拜时,该烧一炷香还是五炷香啊?”
第127章 第127 章
过去的一年多, 嫪毐的势力越来越大,诸国皆有耳闻,不然魏王也不会放弃吕不韦而选择贿赂嫪毐。
秦王已经成年, 太后的男宠却骄恣狂妄, 始终不懂得收敛, 谁都看得出来,秦国这是要乱了。
六国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暗中窃喜, 他们巴不得秦国越乱越好,这样他们才能获得一丝喘息之机。
可没想到那嫪毐如此不中用,只是一晚上的时间就被秦王斩首车裂了,势力也被连根拔起,而秦王?听说连一点油皮都没破。
一时之间,不知道有多人恨得摔了杯盏花瓶, 偷偷骂嫪毐真是个废物。
随着嫪毐被诛杀的消息一起被传出的, 还有秦王将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囊扑、将亲生弟弟车裂甚至囚禁亲生母亲的坏名声, 其手段之狠厉, 令天下哗然。
有人立刻开始奋笔疾书,向天下声讨秦王不孝的行径, 这的确给秦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具体表现为, 以孝道为先的读书人们都不愿要到秦国出仕了。
但有识之士的眼中, 不仅能看到秦王狠厉无情的一面, 从赵姬宠信嫪毐, 到嫪毐与吕不韦争锋, 再到最后谋反被诛, 期间不过一年的时间,秦王不仅解决了叛乱, 还从母亲手中夺回了政权,可谓是既有魄力又有手段,如果他们所料不错的话,很快,吕不韦也要栽了。
韩非听闻,忧心长叹:“果然虎狼之君也。”
秦王如此,六国要有危险了。
随后想到自己屡次劝谏韩王,与诸国合纵抵抗秦国,可韩王沉湎于声色玩乐,连他的面都不见,数年的劝谏毫无成效,韩非不觉心灰意冷,每日在府中著书立说,甚少再去王宫。
他已经认清了现实,韩王根本不会听他的劝谏,他再努力也是无用的,不如著书将自己的所说传下去,多多为韩国培养些人才,也算是为韩国出一份力。
韩王不愿意听韩非说话,但读书人们可是喜欢得不得了,他的著作一经传出就收获无数惊叹,所有人争着抢着抄录,并迅速传遍了七国。
尤其是崇尚法家的秦国,韩非书中所写的‘以道为常,以法为本’精准地戳中了这些法家爱好者的小心脏,疯了一般在秦国内传颂,更有甚者直接抄录一份献给了王上。
不过最近嬴政没时间看,终于亲政,他比以前还忙,而且秦国又出兵了,打的还是魏国。
魏王忍不住痛苦面具:这是报复吧!一定是!
这次派出去的人叫杨端和,扶苏听了一耳朵,感觉很陌生,似乎不怎么出名啊?
他带着这个疑问去问蒙骜,没想到一向对儿孙严格要求的蒙骜,对杨端和的评价却很高,说他性格沉稳,从不轻敌冒进,是个做主将的好苗子。
别看张唐在赵国名气高(赵国人:晦气!),但若是跟杨端和比起来,还是后者更令人放心,虽然不能保证百分百胜仗,至少主将不会带头乱起来。
扶苏恍然点头,表示了解了,看样子这是个人才,有机会一定要认识下。
不过杨端和已经出征了,现在是没机会认识,于是扶苏又带着吕滦等人溜达着出宫,去找公输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