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嬴政还未亲政,秦国的大权实际上还掌握在太后的手里,当她选择放权给嫪毐时,连嬴政都不能阻止,长信侯的势力迅速在秦国壮大起来,无数人追捧巴结嫪毐,包括朝堂上的一些官员,甚至是秦国周边的戎狄部落。
嫪毐虽远在雍城,手却已经伸到了咸阳,凭借着赵姬的宠信,竟然能与吕不韦打成个平手。
时人震惊之余,也将秦国朝堂局势上的变化传到了大河上下,连正与秦国激战的韩魏都听说了此事。
秦军勇猛,魏国实在是打不过,就想用重金贿赂,请求秦国退兵,不过在要贿赂的人选上犯了难。
“与嫪氏乎?与吕氏乎?”
到底是贿赂新贵嫪毐呢,还是贿赂丞相吕不韦呢?
最后魏国决定贿赂嫪毐,足见此时嫪毐的权势已经到达顶峰,连吕不韦都比不上他。
攀附嫪毐的小人志得意满,只忠于秦国,忠于嬴政的人却对此愤愤不平,恨不能对嫪毐杀之而后快。
可惜嫪毐势大,公然反对他的都没什么好下场,几月时间,包括廷尉、卫尉在内的十几个人都被赶回家自己吃自己了,新上任的都是嫪毐心腹。
扶苏听到的时候一阵惋惜,以前那个卫尉多好,为人正直又体恤下属,他还挺喜欢的来着,换成现在这个,连宫门守卫们都变得不讨喜了起来。
因为这个,扶苏难得安分起来,整日待在宫里,再也没想过出去偶遇客卿。
因为挖出了公输甘这个有用人才,扶苏深深觉得秦国的客卿群体简直是个宝藏库,不知道还藏着什么人才呢,比如未来当了三十年丞相的李斯, 现在不也是客卿的一员。
不过让扶苏奇怪的是,他去了那么多次,怎么一次也没遇到李斯?难不成他注定跟李斯没缘分?
啧,可惜。
秦国权力上的争斗也影响到了战局,魏国最终决定重金贿赂嫪毐,请他在赵太后面前美言几句,赵姬也是昏了头,嫪毐一说什么魏国积弱,秦国不该恃强凌弱,她居然就表示了赞同,给咸阳传信说要退兵。
要知道先秦时的太后摄政,可不仅仅是名义上代替君主,朝廷的政令,包括出兵,都要同时盖上君主的印玺及太后印玺才能生效。
如果赵姬铁了心要退兵,这事还真有可能被她办成。
即便是嬴政和吕不韦也没办法阻止她,秦国还是如魏国所愿退兵了,魏王与臣子额手称庆,秦国大臣们却快气死了,以前都是他们看别人家王室的笑话,没想到这次拖后腿的出现在了自己家,简直晦气!
可是没办法,如今嫪毐势大,连吕相都要暂避锋芒,他们有再多不满也只能忍着。
不过,一直忍着也不是他们性格,打魏国的军队是退兵了没错,打韩国的那不是还没退呢嘛!
韩王实在小气,不舍得出钱贿赂,所以没人替韩国说好话,韩国武卒又弱得可以,根本不是秦人的对手,打起来毫不费力,他们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好机会,逮着韩国往死里打。
不过韩国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他们制作的弩和剑都是利器,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弓弩的射程是当时最远的,而韩国的剑又素来有“陆断牛马,水截鹄雁”的美名,格外锋利。
凭借着兵器之利,韩国也给秦国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可惜这点优势完全填补不了韩军与秦军的差距,还是被秦国压着打。
扶苏表示唏嘘,你说韩国手握最先进的武器技术,怎么就混成了七国里最差的那个了呢?哪怕是当武器贩子都不至于这么惨。
没有了魏国帮忙分摊压力,韩军节节败退,秦军几乎快打到了新郑,韩国上下一片恐慌,几乎以为韩国就要这么亡了呢。
不只是韩国,楚国也坐不住了。
如今七国之中,唯有楚国能与秦国一争,而秦楚中间隔着韩魏,多少也算一个缓冲,若韩魏都亡了,秦楚之间的斗争一定会更激烈,这是楚王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得知秦国都快打到韩国都城了,楚国终于不再装死,立刻点兵遣将要支援新郑。
此事由春申君督办,足以可见楚国的重视程度。
同一时间,正巧姚贾刚从魏国来到楚国,在外两年了,除了第一年回去送粮食,姚贾一直在各国之间奔波游说,结交了无数高官权贵。
本来他在魏国,结果魏国跟秦国打起来了,还差点把他抓到大牢里,好在魏国有人出了主意,用重金贿赂嫪毐,让秦国退了兵,姚贾这才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