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公输甘照喝不误,他的想法很简单,连长公子都爱喝爱吃的东西,他有什么不能喝不能吃的?难道他还能比长公子高贵不成?
而且,宫中膳房做的豆渣饼实在是太香了,哪怕不加肉也香得过分,他以前从不知,原来菽也能做得这么香!公输甘吃得连头都不抬。
扶苏黑着脸夺走盘子,让他想吃回家自己做去。
没错,那日之后,公输甘跟扶苏并没有断了来往,扶苏见到公输甘时,也完全没有气愤的样子,似乎那天在章台宫被气得抱着胳膊不理人的不是他一样,公输甘只能将之归为小孩子忘性大,反正他们重归旧好了。
不过公输甘不能像以前一样随叫随到了,他现在很忙。
首先推广石磨不是只在咸阳推广,不过已经到了冬日,不适合在外奔波,所以公输甘只是在临近的几个城池推广了一番,春天之后就要在各个郡之间游走了。
其次,石磨这件事给了他启发,既然王上对他研究的攻城机关不感兴趣,那他完全可以从其他方向着手,什么机关不是机关呢?得到王上的重用才是要紧事,不然没有君主支持接受公输家的理念,他们早晚会泯然于众。
所以公输甘想开了,先想办法在秦王面前站稳脚跟再谈其他,反正秦国不会停止征伐,总会有用得上他公输家的一天,且等着就是了。
因为这些,扶苏要多日才能见公输甘一次,他倒也不急,因为今年冬天格外的冷,雪也很厚,扶苏恨不得一天到晚都窝在寝殿里,才没有心情见公输甘呢。
一直到次年春,咸阳都是一片祥和,不过等春季一到,祥和立刻化为乌有。
对外,秦军继续向黄河南岸进发,韩魏岌岌可危;
对内,嬴政彻底到了及冠的年纪,但不论是吕不韦还是赵姬,都不曾提过还政于朝的事,朝中上下皆感受到了暗潮涌动,领兵在外倒成了一件令人羡慕的事。
不过很快,这份暗流就被另一件大事盖过去了,因为地方县官来报,大河发水了!
第126章 第126 章
春耕不久, 雍城旧王宫上空又响起了一声婴儿的哭声。
赵姬与嫪毐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了。
嫪毐抱着刚出生的幼子,另一只手牵着稍大一些的长子,聚在榻前, 尽享天伦, 其乐融融。
兴许是第二个儿子的出生, 加深了赵姬对嫪毐的喜爱,居然动用了太后玺印, 加封嫪毐为长信侯!
《史记》记载:“……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以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圃驰猎恣毐。事无大小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不仅封侯,还将山阳赐给他做封地,宫室、车马、衣服、园林、打猎都听凭嫪毐的意愿,事无大小皆听从嫪毐的命令,又把太原郡改成了毐国, 极尽荣宠。
这次生产, 赵姬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 突然就想开了, 再也不遮遮掩掩的,公然与嫪毐在雍城嬉戏快活, 甚至不顾反对, 公然封嫪毐这样一个内侍为侯, 根本不将嬴政和公卿们放在眼里。
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议论纷纷, 皆言赵太后有效仿芈太后之心。
效仿芈太后养个男宠倒是无妨, 就怕她是要效仿把持朝政啊。
“王上已经二十有一, 该亲政了。”
“可是太后这……”
往日太后并不会如此无状, 偏偏在嬴政即将亲政时,显露出与芈太后相似的志向, 让他们不得不多想。
有人讨论正事,有人关注点却歪了。
“太后的品味真是……怎么偏偏养了个内侍当男宠?中看不中用啊。”
要是内侍都能行,那他们也行!
咳,当然了,他们只是想想,王上马上就要亲政了,没必要用自己的脖子去试王上的刀快不快。
赵姬反常的举动似乎激起了公卿们的八卦欲,大家都在思考,对啊,太后为何会宠幸一个内侍呢?
答案其实很好猜,能入朝为官的都不是傻子,很快就有人产生了大胆的猜测:“除非,这个内侍是假的!”
这个猜测极其荒谬,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这或许就是真相。
得出此结论的重臣们震惊得都快把胡子拽掉了,太后居然罔顾宫规礼法,将一个假内侍藏在宫中,供自己享乐。
而且享乐也就算了,还大喇喇地给人封侯,还将权力放手给他,这岂不是在公然打王上的脸吗!
公卿宗室群情激奋,恨不得去替王上拨乱反正,然而身处风暴中心的咸阳宫,却始终一片宁静,嬴政就像与世隔绝了一般,对赵姬宠信嫪毐一事置若罔闻,也不去阻止嫪毐当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