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在秦国这里,法家到底高了其他学派一头?
既然他爹不满意,扶苏决定还是不要顶风硬上了,大不了等他长大几岁,那个时候驱逐客卿的风波已经过去了,再想让冯去疾当他老师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
打定主意,扶苏啪叽一下把冯去疾的竹简也扔案几上了,然后苦着脸再将竹简摆正。
嬴政:“这个也不合心意?”
扶苏撇嘴:“不喜欢,一句也听不懂。”
嬴政又把剩下几个都挑出来读给扶苏听,纷纷收获了一句“听不懂”,看来扶苏不是针对谁,他是每一个都讨厌。
不过也有例外,其他人的竹简扶苏刚拿到手没一会儿就会扔回去,只有冯去疾的竹简坚持时间最长。
对于冯去疾的出身,嬴政还是有点介意,毕竟冯亭是死在秦国手上的,他很难相信冯去疾会对秦国忠心。
这就像当初廉颇被赵王郭开排挤,一怒之下跑到了魏国,结果魏国国君并不重用他的原因,你前一天还带着如狼似虎的赵国军队打我呢,转头就过来投奔,这谁信呐?但凡有点脑子的都会觉得这是诈降。
嬴政决定先问问:“那让冯去疾来做你的老师如何?”
扶苏疑惑:“谁是冯去疾?”
嬴政重新把冯去疾的竹简挑出来:“这个。”
扶苏恍然大悟:“哦!”下一秒,“不要!”
拒绝得非常干脆,一点不舍的情绪都没有,显然这位他也没看上,嬴政就觉得奇怪了,你不喜欢为什么举着他的竹简那么久?
扶苏有点不好意思,扭扭捏捏半天,最后才说:“因为我想试试能举多久……”
听完扶苏的解释,嬴政才明白,扶苏根本不是因为喜欢冯去疾的文章,而是之前李斯的竹简他拿不住,觉得自己力气太小了没面子,为了证明自己也是有力气的,才将冯去疾的竹简举了那么久。
嬴政以为他是在认真选老师,结果却是在偷偷练臂力?
对上亲爹不理解的目光,扶苏羞愧地低下头,个字不高,倒是自尊心已经爆棚了。
算了,小孩子的自尊心也是自尊心,嬴政没说其他的,只是叮嘱扶苏:“你年纪尚有,力气小是正常的,等以后跟着武师傅多多练武就行了。”
听见了吗,以后跟着师傅练就行了,不需要你自己偷偷练!
若说嬴政之前担心扶苏武力值太低,容易被刺客偷袭,所以特意安排在扶苏一岁时就安排好了武师傅,那么见到扶苏主动要练练力气,他应该会感到欣慰吧?
并不,嬴政不仅不欣慰,还要叮嘱宫人内侍,一定要看住长公子,不要让他做这种傻事。
毕竟秦国是有前车之鉴的,那个仗着自己天生神力,非要举鼎结果把自己砸死了的秦武王嬴荡。
太丢人了,又惨又丢人,嬴政可不希望自己多了个举鼎而亡的长子,还挺聪明的,夭折了多可惜。
扶苏也没想到,随便扯个理由而已,居然就激发了他爹唐僧的属性,当然没那么夸张,只是叮嘱了三遍,可联系他爹原本的人设,已经足够夸张了好吧!
谁知道他爹会想那么远,扶苏根本没把自己的举动跟秦武王联系起来,实在是他们俩举的东西相差甚远。
扶苏举的只是一卷竹简,秦武王举的可是九鼎之一!比后来项羽举的那个还要大好几圈,根本不是人能举起来的东西!
扶苏估计,他用起重机勉强可以。
最终扶苏的老师也没选出来,他喜欢的他爹不满意,可扶苏也不愿意将就,就插科打诨将这件事模糊过去了,嬴政遗憾地将竹简放回竹简堆里,只当扶苏太小,对读书没有兴趣,这老师只能以后慢慢再找了。
而扶苏决定回去就翻他娘带来的书,好歹是楚国公主,学识也不差的,顶多就是那个字跟秦国差太多,需要一下子学两国语言。
哎,本来繁体字就难,大篆就更难了,他还要一次性学两个,简直难上加难。
扶苏叹气,决定这种痛苦的事情还是留给明天……或者后天?因为他突然想亲手给自己搞一个消暑圣品,好代替他喝腻了的桑葚果饮和杏肉罐头。
酸梅汤的原材料实在太多了,有些还是药材,那些东西在中药店扶苏能认识,要是在山上,他只能夸一句这草长得不错。
哎,早知道有穿越这回事,他说什么也要把本草纲目背下来,来到这个连正经医生都没有的地方,就别想着有人会认识中药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绿豆汤。
绿豆汤原产南亚,此时中原地区还没有广泛种植,不过根据历史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国内就已经有绿豆了,只是还没有被广泛接受,想找到绿豆还有点难度。